大卫·纽南:再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
本文作者: 彭伦 陈雪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教育是为了将文化保存并传承下去(preserve culture and pass it on),有人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人(produce individuals who have the skills society needs)。但归根结底,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knowledge transmission)”。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阿纳海姆大学杰出教授、世界英语教师协会1999-2000主席大卫·纽南(David Nunan)教授引用了两句名言阐明他的观点。一句来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Education is the light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另一句来自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教育作为一种知识引介手段,一个重要的成功标志是学生能够做出让你出乎意料的事情(Education as induction into knowledge is successful to the extent that it makes the behavioural outcomes of the students unpredictable.)。”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英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中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英语教育的需求,而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模式逐渐在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模式是否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是否像部分老师所忧虑的那样,这种模式“理论上很不错,但实际上却行不通”?大卫·纽南在大会上回顾了这种模式,同时提出了新的观点。
在“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传统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很常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听讲,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与之相对的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已被英语教育界广泛采用。大卫·纽南评价这种模式时表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怎样评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
换句话说,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学习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采取帮助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去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学习活动。
但是,大卫同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完全放任自流,它的关键概念在于“文本和任务的真实性、学习者的自主性以及课堂之外的语言学习”等,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和自主性的培养。
纽南教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详细解说。他对比了“分析型”和“综合型”两种教学大纲的不同,同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应该为“分析型”,而课程设置的前提则是要调查和了解学生的需求。
纽南教授的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赞同。来自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纷纷表示,纽南教授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英语素质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纽南教授的发言无疑将引导英语教师们在实践中展开新的探索。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