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初中英语低年级听说教学
本文作者: 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 陈文渊
【摘 要】 本文将“初中低年级英语听说教学”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相结合,对照上海相关标准和文件,寻求中考改革背景下,英语听说教学如何合理把握内容与目标、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及如何有效检验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并通过课堂实例的展示与评析,探讨基于《量表》的听说教学设计。 一、引言 2018年3月21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其中首次提到,外语增设听说测试,自2017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起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2019年4月2日,由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外语科目考试满分150分,其中,笔试满分140分(含听力25分),听说测试满分10分”。自新政颁布以来,如何上好听说课成为上海各级教育部门都在探索的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于2018年4月12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并于同年6月1日起实施。《量表》全面界定了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实现交际需要达到的标准,详细列出了学习者需掌握的各种英语知识和能力,科学描述了各个等级对应的英语语言能力,其九个等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连续体,为每阶段的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提供了参照标准。《量表》致力于在我国英语学习、教学、测评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刘建达,2015),推动我国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的发展(刘建达、彭川,2017),为新时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刘森、陈依瑾,2018)。 《量表》为英语教师提供了系统的评价标准,有利于设定听说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促进听说评价体系多元化。《量表》将对上海教育改革的中考口试及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二、基于《量表》的听说教学设计 目前,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基本使用《牛津英语(上海版)》。该套教材以学生为主体(learner-centered teaching)为教育理念,以任务驱动(task-based approach)为教学理念编写。下面结合该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Unit 5 Listening and speaking:Growing bigger介绍教学设计。 1.通过单元整体备课,找到前后课时关系,确定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的设定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Unit 5 What will I be like? 根据教材安排共分为3个课时,分别是Reading:My possible future、Listening and speaking:Growing bigger以及Writing:A report on my future。 整个单元由主人公Kitty遇到魔法照相机并得到一张自己15年后的照片开始。该照片描述了Kitty15年后的外貌及职业,从而引出本单元主题——我未来的样子。单元主题可总结为:同学们基于现在合理想象自己未来的外貌及工作,并为此设立可行的计划。根据故事情节、培养诉求及学生水平,笔者将本单元设置为4个课时。按分课时目标看,第二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第三课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帮助学生复习并运用本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同时为第四课时写一份“未来报告”打好基础。 2.依据听说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如上所述,第二课时的课题为Listening and speaking:Growing bigger,笔者依据《量表》中的有关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以 A.学生能听懂Joe和Ben现在的爱好以及他们对自己未来外貌的想象,合理猜测两人的职业; 3.基于内容与目标,确定输入与输出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本节听说课按照“输入-输出”的教学路径开展。首先,通过复习已学句型,总结出关键词语,为听说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听前预测。听中环节,教师教导学生环环相扣,初听时需了解文本大意、再听则通过note-taking理解细节内容。听说应衔接自然,一说需侧重语音语调训练、二说师生互动深入理解文本、三说生生互动进行句型表达。 4.基于《量表》的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检验听说能力 Swain(2005)认为:“语言的有效输出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检验语法结构和语用的机会,还促进其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加快二语习得。”基于《量表》的听说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度过“语言沉默期”→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检验学生听说能力。检验的关键点在于输出活动的设计,这样才能形成有质量的输出。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输入】 引入 【设计意图】 【输入】 听文本/对话 【设计意图】 【输入/输出】 朗读 【设计意图】 【输出】 对话操练 【设计意图】 【输出】 情境运用 环节2:要求学生先根据照片信息展开组内讨论,再将其讨论结果告诉全班同学,若达成一致意见,便将照片送给这位学生。 【设计意图】 三、总结 研究发现,《量表》的合理运用有助于:(1)明确把握听说教学内容与目标。它与地方标准结合形成的听说能力基本框架明确了初中阶段的听说能力目标。通过单元备课,教师可以理清前后课时关系,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基于听说能力框架、语音知识、听力理解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制定课时教学目标。(2)有效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输入输出活动的内容与呈现方式;利用班级授课中不同水平学生的“语言学习沉默期”调整活动顺序和方法;关注听说策略的教授与学生的运用。(3)有效检验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量表》的描述语根据行为-标准-语境进行制定(刘建达,2018),本研究基于《量表》制定听说测试评价标准,有效对比、跟踪学生前测与后测的听说能力变化,基于《量表》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上有效检验目标达成度。 《量表》的学习和运用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等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上海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正值探索和发展阶段。此时,将《量表》与上海初中听说英语教学进行对接和整合,为上海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带来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 ![]() |
|
主办
|
英文二十一世纪(北京)教育传媒发展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