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索
本文作者: 祁继东
【摘 要】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视觉形式呈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易于学生全面把握阅读材料内容,感知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探索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应用探索 英语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改变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结构性缺失现状。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将语法知识讲授与语言技能发展融入语篇、语境、语用的背景中,实现学生文化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深度融合发展。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或思维脑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创建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不同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降低英语语言学习的抽象性,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三阶段中的实例应用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采用三段教学模式,即按照读前、读中、读后(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一)读前(Pre-reading)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读前阶段需激活学生已掌握的相关背景知识、导入文本话题。对此,教师可综合考虑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等因素,借助圆圈图(Circle Map)或气泡图(Bubble Map)完成此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 实例:七年级上册的Healthy Food一课的读前热身阶段,教师可借助圆圈图,利用图形中心展示文本主题,图形四周呈现发散性解释内容,以此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 (见下图) ![]() (二)读中(While-reading)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读中阶段是英语阅读课堂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此阶段可选择使用流程图(Flow Map)展现文本内容的时间、进程等逻辑递进关系,使用桥状图(Bridge Map)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知识的逻辑类推,使用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直观呈现文本中蕴含的比较、对照的逻辑关系,使用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呈现文本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逻辑结构框架的掌握,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例1:在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Friendship的教学中,教师可提炼出文本中表示时间发生的关键性词语,以图形的形式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依次展示,使学生对文本中的时间发生节点一目了然。 (见下图)
实例2:以“节日”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双重气泡图直观地将中国的Spring Festival与文本中的Christmas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差异。(见下图) ![]() (三)读后(Post-reading)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读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回顾、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通过对知识的拓展、内化和升华达到学以致用(庄能扬,2018)。在此教学阶段,教师可借助弧形图,展示文本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概念的类别范畴以及其间的叶脉关联,帮助学生根据图形中的提示回忆文本内容。 实例:教授八年级的Animals in danger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弧形图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继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见下图) ![]() 四、针对不同阅读体裁的思维导图应用 补充说明英语阅读教学会遇到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其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兼而有之(叶福杰,2018)。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把握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章。 (一)记叙文阅读中思维导图应用范例 初中阶段的记叙文相对简单,学生已经很熟悉记叙文的结构特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5W1H,即what、when、where、who、why和how。 实例:七年级《英语》下册的A holiday journey为一封电子邮件,内容主要为介绍Betty去巴黎的旅行经历。教师在课堂上可带领学生绘制Betty’s journey in Paris主题的思维导图,辅以符号、图示,选择时间与事件对应的呈现方式,展示Betty四天的旅行见闻,帮助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知识点串联。 (见下图) ![]() (二)说明文阅读中思维导图应用范例 说明文对于初中生而言可能会稍显枯燥,学生也可能会欠缺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因此,课堂阅读前,教师可先行对文章的结构、构成特点进行讲解,之后借助思维导图展示文章框架,促进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筛选出文本重要信息并有条理地组织信息(黄海霞,2018)。 实例:就七年级《英语》上册的Life in the future一文,教师可以文本的主题为一级目标, 以文中讲述的未来的天气、交通、服装、假期四个层面为二级目标,以四个话题层面之下的具体特征为三级目标,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现文中所述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见下图) ![]() (三)议论文阅读中思维导图应用范例 议论文中,作者通常会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多种证据验证自己的观点(张冰清,2019)。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实例:七年级《英语》下册中的一文是以Online Shopping为主题。教师可绘制思维导图,将网上购物的优点和缺点作为主题之下的一级分支,接着建立二级分支展示相关支持佐证,要求学生交流各自观点,实现学生思想的拓展与延伸,并加以适当指导,使阅读水平不同的学生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梳理。 (见下图) ![]() 五、总结 使用思维导图辅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梳理文章,加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应对思维导图的类型与应用加以研究,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创新意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课堂升华。 参考文献 1.庄能扬:2018.构建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与评价,(8):30-32. | ![]() |
|
主办
|
英文二十一世纪(北京)教育传媒发展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