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雅思领航全球英语水平测试市场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近日,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独家引进,几个月来一直被雅思(IELTS,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考生们关注的《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集4》终于正式露面,出现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新东方大愚连锁书店及各大城市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此书的面市立刻受到考生们的极大欢迎,许多书店的真题集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雅思考试已在110个国家得到认可,全球范围内有1200家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承认这项考试。雅思考试已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英语水平测试之一,传统的托福不再独霸出国考试领域。在美国,有574所大学接受雅思成绩作为入学成绩。雅思考试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的同时,中国也一跃成为雅思考生最多的地区之一。

  雅思为什么这么火?它的魅力之源究竟在哪里?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一些英联邦国家移民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总部的全球雅思考试经理Andy Willams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因为"雅思更具科学性和可信度"。

  与托福这类知识性考试不同,雅思考试注重对考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测试。众所周知,雅思由久负盛名的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命题,该组织向来以治学严谨著称。由其设计的雅思不仅仅考察考生语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更强调考生在英语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雅思考试的高质量、可信度和有效度,为它赢得了广泛的全球市场。尤其口语测试这一部分,考官和考生在"真实场景"下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测试,能够真实反映考生的水平。雅思考试的科学性也对其他同类型考试产生了影响,这些考试也开始向雅思考试学习。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托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雅思的影响。

  人称"胡雅思"的新航道学校校长胡敏曾用4个短语概括了雅思考试在我国的作用:留学新途径、移民直通车、企业通行证、英语大课堂。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雅思考试,并不是为了出国,雅思已成为许多公司、机构乃至个人事业进阶的一项利器。

  雅思考试的快速增长也给国内英语培训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在此期间,雅思培训方兴未艾、逐渐升温,雅思的培训、出版及留学配套服务机构纷纷成立,它们在各领风骚的同时相互拉动,形成国内雅思产业格局。

  当然,雅思考试目前在中国还面临不少问题,"首先就是主办机构在中国对雅思考试的推广力度不够。所以,很多考试培训机构、培训教师、考生缺乏对雅思考试理念的正确认识。"胡敏说,"一些雅思培训在课堂上往往忽略对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应试技能,人为地把应试技能与提高英语水平分割开来。此外,培训市场没有做到细分化,有些培训课程学术含量不高。同时口语培训部分也应该由大班转变为小班授课模式。"

  从雅思未来发展看,胡敏认为,雅思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也会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中国的雅思考试培训市场将更细分化且日趋严谨,学术含金量将得到提升。雅思考试在未来将继续成为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学术体系的风向标。

  雅思考试在中国

  1987年,雅思考试第一次被引入中国。首次考试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国外考试中心进行,当时只有不到50人参加考试。

  1998年,雅思考试取得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移民局的认可。

  2001年7月,雅思考试被澳大利亚当局认可并成为其申请学生签证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国雅思考生大幅增长,全年突破4万人,北京成为全球最大的雅思考试中心。同年7月,雅思考试口语部分采用新题型。

  2002年,随着英国、澳大利亚留学的升温,雅思考试人数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考生人数比上年增长一倍,达到9万人。

  2004年2月,英国文化委员会代表中国雅思网络与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通网上报名,实现了雅思考试报名由传统形式向网络化的突破。全年有近10万人参加考试。

  2005年1月,雅思考试写作推出新的评分标准。17年间,雅思考试的考点,由最初北京、上海、成都3个,扩充到现在的26个。目前考点还在迅速增加。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