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11期
>
正文
大学英语测评体系呈多元化趋势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李立
第11期
收藏
近日记者获悉,武汉大学本学期正酝酿制订一套校内英语测试方案,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起供学生选择。如果该校取消四、六级考试和学位证书挂钩的做法,学生就可结合个人英语水平,在校内测试和四、六级考试中选报其一。无独有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学期也初步制订出了校内英语测试体系,计划明年1月起在全校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再是学校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学情况的唯一标准。专家预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测评体系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强调应用性是各学校校内英语测试体系的突出特点。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主任汪火焰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该校决定将四、六级考试成绩跟学位证书发放脱钩,那么就需要一套强制性的教学评估标准。据汪教授介绍,这套校内英语测试体系将以突出应用性学习为主,侧重考查学生的“产出”技能,即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而四、六级考试则相对侧重考查学生的“接收”技能,即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其口语测试也是单独进行,不是必考项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郭浩儒教授将该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考试强调说和写;二是阅读材料的选用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交际性,多采用商务信函和报刊文章等;三是考试由过去的学生个体完成转变为学生群体完成,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每个小组完成指定的任务。
据了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早在几年前就实施校内英语测试。据清华大学外语系罗立胜教授和张文霞教授介绍,1996年教育部组织包括清华和北大在内的八所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测试试点,探讨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同的考试形式。清华大学为此专门成立测试项目组,开发了校内英语水平考试,并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该考试分为口语和笔试两部分,口试部分占15%的比例。此外,题型设计方面加大主观题比例,问答、写作、填空、改错等主观题占70%。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尽管作为一项全国统一的标准化考试而存在,但各高校纷纷开发和采用校内英语测试也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郭浩儒教授告诉记者,学校实施校内英语测评体系可以避免大学英语评价“一刀切”的现象。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尽相同,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参差不齐,去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国通过率还不到40%,许多普通院校感到不适应。张文霞教授也表示,在坚持语言评价原则的前提下,各高校制订自己的英语考试标准可以兼顾到考生群体的具体需求,而且从操作层面上来说更为容易和可行。汪火焰教授则认为今后高校英语测评可能会实行“双轨制”,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校内英语测试共同存在,因为四、六级考试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求职时用人单位也比较看重四、六级考试成绩。而且目前四、六级考试也在不断调整、改革,因此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仍将继续被许多学校采用。
另外,高校自行制订英语测试方案也确实存在一些客观问题。郭浩儒教授认为,重点高校可能可以实现自主命题,但目前许多地方普通院校的师资力量还无法达到这个要求。“自主命题从尝试的角度说是可以的,但要保持评价的科学性。如果试题中出现语言错误等问题,结果就适得其反了。”他说道。因此,郭教授建议采取地区联考的形式,例如各省的地方高校可以联合命题,出台省级大学英语考试方案。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第二模块Unit 1听说课为例 (381期)
英语戏剧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381期)
剪纸艺术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381期)
学科育人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探究 (381期)
英国“悦读”课对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 (381期)
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81期)
高中英语隐形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381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