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英语教学研究期刊最新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 21ST
为了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最新的英语教学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英语教学周刊》在每月最后一期选登国内外主要教学期刊近期发表的优秀论文摘要,以满足广大英语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改进教学技能的需要。 ---------------------------------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在英语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途径符合新时期英语教育的理念,适应我国英语教学的需要,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教师由于受自身素质和对任务型教学模式认识不足的局限,对于实施任务型教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本文作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技巧三个方面来做。其中,教师的能力与教学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设计任务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活动是否能得以顺利进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看任务活动设计得如何。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在选取主题、设计任务、设计目标、选编教材、设计过程和综合调控等方面下足工夫。2.英语教师所具备的操作技巧和能力也是任务型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的关键。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运用目的语交流的能力、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以及评价任务的能力。3.教学反思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从根本上认同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取决于教师对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解。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的能力,并认真地进行这种反思和研究,才能了解传统的教学理念与任务型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才能清楚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放弃长期恪守的落后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巫明英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选自2005年第4期
新课程下英语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摘编: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组成部分。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让教师由被动、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设计者。本文作者指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开放性、优先性、经济性、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原则。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主要包括:1.教材的二次开发。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将与教材内容相关、适于学生学习的材料介绍给学生。2.以学生为主的开发模式。开发以学生为主的英语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从而激发其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以教师为主的开发模式。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其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作用,发挥自身特长,凝聚集体的教育合力。4.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指对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教学手段的利用。5.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将其作为获得信息和学习英语的途径。
王雅芬 上海市第二中学
选自2005年第4期
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编: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框架中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知/内省智能和人际/交流智能等八类。本文作者认为,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各项智能来发展语言智能,同时,英语学习也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智能的发展。本文作者联系教学实际,讨论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文中要点包括:1.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实行分组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课堂操作,有利于实施不同的阅读任务,按照学生智能倾向分布,可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即:理解与言语/语言智能组、逻辑/数理智能组、视觉/空间智能组以及自我认知智能组。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分组,可以加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2.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设计不同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让理解与言语/语言智能组的学生描述事件的经过和前因后果;让逻辑/数理智能组的学生描述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鼓励视觉/空间智能组的学生依据插图对事件进行描述,发挥想象;启发自我认知智能组的学生归纳段落大意等。智能理论支撑下的英语教学并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以学生运用多元智能理解文章为目的,让其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文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提升其阅读兴趣。
张宇 朱桂香 上海崇明外国语学校
沈向阳 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
选自2005年第5期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点尝试
内容摘编: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作者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适当补充或删减教材内容,突出重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适当地删减或补充教材内容。删减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强化能力训练,淡化知识点训练,减少对语境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训练时间。补充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增加有关内容的学习和操练时间,科学地设计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到任务活动中。2.分散语言知识点,提高再现率。针对教材中部分模块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较多、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分散语言知识点,并适时地在教学中反复呈现这些知识点。另外,针对语言知识起点高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早渗透,重积累的重要原则。3.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进行调整。4.扩展教学步骤,创造发展空间。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教师也可考虑延伸教材中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5.调整教学顺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6.对现有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利用。
于润朴 黑龙江省大庆石化第一小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香港教育测量对当前英语考试命题的启示
内容摘编:本文作者结合香港教育测量培训对当前英语考试命题工作的诸多启示,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学业考试命题工作专业化研究程度不高的现状,就当前英语学业考试中的测量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香港英语试题命题具有考评形式多样化、命题工作系统化、命题过程科学化、试题设计人文化以及考试结果数据化的特点。香港英语试题的基本考核内容包括听力、口试、阅读、写作等部分,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及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学会运用英文表达思想和见解。香港教育测量对当前英语考试命题的启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创新命题选材。命题人员应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内容,提高认识问题的敏感度,增强命题选材的创意,以考查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2.突出对能力的考察。命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理论的物化过程。香港的考试命题工作强调考察考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试题的设计上也应借鉴这样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试卷知识覆盖率的做法,努力做到推陈出新,逐步改变试题中“能力技能化”的倾向,适当减少题量,控制难度,留给考生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为改进中考命题技术提供参考。3.加强校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作者认为,试题设计思路应包括三个方面:(1)试题结构及内容力求稳中有变,杜绝“能力技能化”现象的发生。(2)阅读选材应体现多样化和时效性,增强实用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阅读的选材可以是图表理解、新闻报道等内容,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要讲究逻辑严密性,多种形式并重。(3)试卷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答题,可在阅读短文中增添行数标注,方便考生查阅相关信息。
王红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选自2005年第5期
中小学外语教学
谈中学生英语口语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编:
本文作者对从江苏省中、高考英语口语测试试题及考核结果进行了充分调研,分析了口语测试本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中学生在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笔者认为,目前的口语测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口语测试局限性太强,缺乏“信息差”。口试所选择的题型与内容缺乏交际性。笔者建议在目前的口试中增加即兴提问题型,以保证交流的“信息差”,测试考生的即兴反应能力。2.口语测试题型偏重于文本化,情景性不强。口语测试的题型一般都采用纯文字提示,无法让考生进行多维度地感知。笔者认为,增强口语测试题情景性的有效办法是增加口试题的“情景要求”,或采用图片式题型替代部分纯文字题型。话题简述题型可以增加看图简述题,既能增强试题的情景性,又能避免考生通过背诵范文答题,让考生有充分的表现空间。3.操作过程过于机械,弱化了“听”的真实性。口语测试应赋予考官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升“听”和“答”的真实性和评价的真实性。4.评分标准太抽象,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在评分标准上应给予语用能力适当的权重。
杨宇学 江苏苏州实验中学
彭祥英 江苏苏州新区一中
选自2005年《中学篇》第9期
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内容摘编: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方面,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工夫,对学生进行孤立、烦琐和机械的字、词、句的讲解与训练。这种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脱离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实际,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止步不前。本文作者认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以训练学生的思维。1.阅读是训练写作思维的有效方法。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作范文。阅读范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范文的内容应能激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构思文章的框架提供模本。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然后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两个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3.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应同步进行。4.运用过程教学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可通过信息收集、文章构思、内容起草、成文、修改到定稿的整个过程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赵小冬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选自2005年《中学篇》第10期
语言测试的实践与进步
——上海高考英语自主命题20年
内容摘编:上海市自1985年开始自主命制高考试题。在其后的20年间,课程教育改革、国际语言教学和测试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都对试题命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测试在目标、性质和内容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命题技术也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逐步发展,命题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作者认为,上海市高考英语试卷较高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测试目标的变化使试卷更加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20世纪80年代,中学英语教学以传授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高考英语试卷也主要是测试考生掌握语言知识的程度。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始了第一期课程改革。高考英语上海卷也相应地将考试目标修改为测试考生英语知识、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进入21世纪,上海市第二期课改的启动使当地外语教育有了新的目标。而高考英语上海卷的测试目标随之调整为测试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尤其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2.测试性质的变化更加关注测试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1990年以前的上海市高考考试说明对英语高考性质的阐述是:英语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新生的英语测试。如今,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高考的功能显然已不再仅仅是选拔,它对教师、学生和教学都产生巨大的反拨作用。同时,根据新的语言测试理论提出的测试质量评估标准,除了传统的信度和效度外,考试的反拨作用也被视为重要标准之一。3.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命题技术更加有利于提高测试质量。规范性命题管理对整个命题工作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和操作标准。
徐欣幸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选自2005年《中学篇》第10期
小学英语教学的两个“必须”
内容摘编:本文作者认为,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坚持两个“必须”,即必须认准两个“底线性”教学目标。1.在教学目标方面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拼读生词和运用基本句型的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阶段性侧重,逐渐减少形象性的游戏活动,而增加抽象性的认知活动。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1.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前两学年或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第一学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侧重点除了让学生模仿和开口说英语之外,还应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掌握英语26个字母,以便为下一阶段拼读英语单词打下基础。2.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三至四年级和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四至五年级为第二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拼读生词的能力,即学生能够按照音标注音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独立拼读生词。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它能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五至六年级或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六年级为第三阶段。此阶段教学应侧重归纳和学习几种常用句型。句型数量不要多,但一定要让学生熟练运用。笔者指出,阶段侧重绝非阶段分割,三个阶段的教学必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并融合于语感训练的活动之中。
张正东 西南师大外语学院
选自2005年《小学篇》第7期
构建小学英语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
内容摘编:本文作者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和教学实际,尝试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小学英语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从评价目的、原则、内容、标准、体系结构以及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与介绍,为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提供了示例。1.准确定位评价目的,统领评价活动的设计。英语学习评价目的可分为外部目的和内部目的。外部目的是指通过评价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的情况,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课程目标达成程度。内部目标是指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强化其听、说、读、写技能等。外部目的的评价侧重于学习结果,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内部目的的评价侧重于学习过程,多采用形成性评价。2.认真遵循评价原则,优化评价活动的设计。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六项原则:发展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信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区分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3.合理把握评价内容,严谨设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载体和具体体现,而评价活动的内容则是教学内容的缩影,所以评价内容与宏观的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4.科学构建评价体系结构,优化组合评价方法与工具。小学英语发展性学习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评价、阶段评价和长期评价。课堂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的观察记录、口头评价等。阶段评价包括学习过程反思性评价等。长期评价包括学习档案的制作等。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达标情况进行的笔试和口语评价。
凌顺诗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
选自2005年《小学篇》第8期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
内容摘编:小学英语教学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基准,要防止和纠正对“正规化”的误解,纠正只考虑语言知识体系传授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语言能力不断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本校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作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着重落实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2.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个人发展阶段不平衡性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不应仅仅被用于鉴定或是选拔,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业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自觉地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与尝试。3.激励性原则。在小学英语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用赞赏的眼光,多角度和多方面地看待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4.多样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教师要理解评价与教学的关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服务于教学的总体目标,即评价为教学服务,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和以考代教,更不能本末倒置,使教学受制于评价。
张连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语教育中心
选自2005年《小学篇》第9期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思维模式迁移
——外语教与学的重要策略
内容摘编:思维模式引起外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探索思维模式迁移规律是外语教学的必然任务。思维模式对外语学习的迁移规律主要有母语思维模式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以及最初形成的外语思维模式对后继外语学习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四种。思维模式负迁移是外语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文化习惯五个方面。本文作者认为,科学利用迁移规律策略,指导英语教学和学习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1.实事求是科学利用母语思维模式正迁移。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证明,在外语教学中,科学利用母语思维的正迁移去指导外语教学,会事半功倍,加速外语教学进程。完全排斥语法和母语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取的。2.总结规律,遏制思维模式负迁移。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地总结语音、词汇搭配、语法和语篇思维模式与汉语的差异规律,精讲多练,是遏制思维模式负迁移,建立正迁移的有效途径。3.读、写、听、说、译,五技并举。4.遵循记忆规律,背诵名句与名篇相结合。模仿背诵经典名句和经典文章,是符合语言学习记忆规律的,是我们学习母语的成功经验。5.加强渗透,注重跨文化介绍与学习。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加强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学习和比较是克服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必要策略。
卢盛莽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
选自2005年第8期
猜词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内容摘编: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而语言的运用大量地体现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使用恰当的猜词策略对学习者会有很大帮助。本文作者探讨了词汇与英语阅读的关系以及猜词策略在阅读中的运用两个方面的问题。阅读学习中最基础、最关键问题是词汇问题。无论是想要夯实语言基本知识方面,还是欲提高基本阅读技能,词汇量是关键一环。对词义的理解是阅读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与词汇量、词汇运用的熟练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解决生词问题是阅读学习中的关键。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语境、构词法和连接词等猜词策略是有效的途径。1.语境猜词策略。阅读一段文章时,碰到生词是难免的,许多生词的含义可通过语境线索推测出来。这种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的策略,被称为语境猜词策略。2.构词法猜词策略。在英语词汇中,大量的单词是由前缀和后缀粘附在词根上构成的派生词。词根是单词的核心部分,决定词的基本意义,词缀是词的附加部分,表示附加意义或词义的变化方向。对英语构词法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猜词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效率。3.连接词猜词策略。连接词可分为重述连接词、同向连接词、转向连接词、序列连接词、总括连接词和因果连接词。任何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在展开过程中,作者往往会使用一些篇章连接词来过渡。这些连接词往往传递一些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信息。
洪华英 蒋松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选自2005年第8期
关于英语教材编写中口语材料真实性的调查
内容摘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中明确指出:教材应尽可能选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材。现在很多国内外专家在设计课程和评估教材时都将真实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作者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对如何使英语教材不失真实性又适于教学的看法和意见。调查显示教师对现行教材的真实性评价较高。他们普遍认为将原材料照搬进教材不是最合适的,而应在采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修饰和增减。与此同时,调查也反映出一些问题:1.教师对口语语体的认识不够,有的教师没能从篇章整体和从策略的角度去看待语言,认为规定性的知识是首要的教学内容。2.教师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存在矛盾,多数认为口语材料中可以出现一些句子省略情况,但同时,他们仍希望学生说出完整句型。3.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用教材,而不注意选用其他的辅助材料。本文作者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和补充口语材料提出了以下建议:1.教师需加深对口语语体的认识,将策略训练提升到与语言知识同等的高度来对待。2.教师对于教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补充背景信息等方法增加语境的真实性。3.教师可以利用多方面资源,如网络、语料库、音像出版物等获得真实语境中的语言,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输入量和难易程度。
张彦琳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选自2005年第9期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种互动形式
内容摘编:本文作者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写作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借鉴优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树立自信。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种互动形式:1.仿写。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同一主题的范文。教师可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所选的范文,再由小组推荐一篇范文在全班交流。在小组及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自选一篇范文进行仿写。两次交流不仅扩大了学生针对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量,也加深了他们就该主题写作的技巧。2.扩写。扩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将浓缩的短文拉长,通过引用新单词、新句型,将原文变得更生动。二是用不同的人称替换原文人称。不同的人称能使句子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结构规律。3.说写。说写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快速联想说出相关的单词和句子。4.批写。这种互动形式的写作练习适合高年级学生。当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整体提高或对某一类文体的写作有了一定认识后,可在他们中间进行批写训练,即由学生互相批改作文。5.展写。每周或每月教师可从学生作业中挑选一批优秀习作在班级进行展示,再让学生阅读并投票评选出每周或每月的写作之星和星级写作小组。
李冬梅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选自2005年第8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大学英语学习者吞音现象调查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内容摘编: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考察了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吞音现象。省音(elision)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被操母语者广泛地使用;而吞音(swallowing sound)则是省音在中介语中的一种变异形式。检索语料库和统计分析得到的数据显示:吞音位置以词尾最为常见,吞音类型以辅音吞音最为严重。而在辅音吞音中,按照发音部位最为常见的是齿槽音(59.0%)、软颚音(18.0%)和双唇音(12.4%);按照发音方式则是爆破音(58.8%)、摩擦音(19.3%)和鼻音(10.8%);在清浊辅音之间清辅音吞音的情况远远多于浊辅音。最容易发生辅音吞音的位置是词首,其他位置(首音节、词中、尾音节)介于两者之间且几率相当。在总结上述吞音现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笔者从语内因素和语际干扰两个方面探讨了吞音的原因。语内因素主要是学习者对省音规则掌握得不够准确,控制不好语流强弱。语际因素主要来自汉英在音系和音位系统方面的差异。这提醒英语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讲授英汉语的差异,使学习者有意识地避免负迁移的发生。实际上,吞音还涉及词汇习得的问题,如词的发音是否记得准确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由于我国常年的应试制度造成的偏重书写、轻视读音的后果。
冯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选自2005年第6期
教学模式与写作水平的相互作用
—英语写作“结果法”与“过程法”对比试验研究
内容摘编:“结果法”与“过程法”是目前国内英语写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结果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相关,重点在于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语言的正确性及文章的结构和质量,因而教师采用此种方法教授写作时,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最终的成品上。与此相反,“过程法”则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必须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交互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针对当前国内外语写作教学研究中关于这两种方法教学效果的争论,本文作者对写作水平不同的两组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每组60人)进行了一项试验,旨在检验不同教学方式与学生不同写作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实验表明,“结果法”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驾驭语言的技巧。这种学习环境能给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以一种“安全”感,因而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从“结果法”教学活动中受益较大。然而,“过程法”倡导的互动交际式写作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作欲望,从而使作文的内容更生动;同时通过他人的反馈,学习者能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总体写作水平。写作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一般来说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表达自我的欲望,不仅敢于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太惧怕对自己文章的负面反馈,因此较容易从“过程法”的教学活动中受益。最后,本文作者指出: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针对合适的教学对象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陈玫 福建工程学院
选自2005年第6期
语言学的元语言及其研究现状
内容摘编:“元语言”分逻辑学的元语言和语言学的元语言。语言学的元语言是语言学家描述和解释语言的工具,也是普通人语言交际过程中确认和解释语码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探讨语言学的元语言及其研究现状。1.元语言的符号特征。在常规语言使用的系统中,词(及句子)作为语言符号,总是代表着概念和语言系统以外的现实存在(包括实物与抽象概念)。而在元语言使用的系统中,符号(词及句子)所指的概念并不是语言系统以外的实体对象。因此,元语言的特征是其自称性(self-referentiality)和反身自称性(self-reflexivity),即语言符号的意义和所指是语言符号本身。2.元语言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元语言一直是语言学的重要描述和研究手段。正如加拿大哲学家Charles Taylor所言,如果语言没有What do you mean by that? 等“元话语”表达形式,人们就无法确认信息和概念是否得到准确的表达和传递,也就不能保证语言交流的正常进行。3.元语言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一般来说,语言学家把元语言当作独立于常规语言的另一种语言和系统,但有时候语言学家使用的“行话”,即元语言却与普通人使用的语言没有明显的本质区别。(2)从普通语言作为元语言使用,到更高层次的元语言,元语言是一个具有等级层次的连续体。(3)元语言意识是人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除了能用语言描述和解释语言,还能把语言作为谈论和思考的对象,从而把用语言表达的命题转换成分析和批判的对象。
封宗信 清华大学
选自2005年第6期
中国外语
大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授课方式的评价所引发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内容摘编:学生的评价是影响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运用话语分析法,即以某一提示性话题的方式让调查对象有机会充分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试图透过大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不同评价,了解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改革或改进的地方。首先,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英语课程设置与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学生认为一些现有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次,根据学生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价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处在新旧更替的过程之中。教师在谨慎地吸收、使用国外较有影响的一些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的同时,还继承了一些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传统教学方法,如翻译法和鼓励学生背诵的学习策略。再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希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认为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对他们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会有帮助。最后,调查结果反映了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方面有优势,相对而言,他们的现代教育理念、口语水平和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外教和本国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各有所长,我国英语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外教这一资源,促进中外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做到优势互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王晓群 上海财经大学 郑新民 福州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人机结合教学模式和测试体系的试验研究
内容摘编: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师如何结合现代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一种以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使大学英语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学习。本文作者介绍了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遵循的教学流程:1.制定适合本校具体教学目标的个性化教学大纲,所有教学活动都以此为依据和指导,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2.所有学生参加入学摸底测试,根据成绩将学生按比例分配到A、B、C三个层次学习。英语教师根据特长和潜力实行分工合作。3.教学管理实行大小班和自学结合制。课堂面授以大班为主,主讲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进行导入、重点、难点的讲解;单机自学以小班为主,教师控制学习进度并负责问题答疑。4.测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成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测试类型包括:分班测试、诊断性测试、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等。5.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学校可设立英语学习奖学金;为了鼓励协作学习,学校可以多组织小组集体活动、分配集体任务等。6.学校根据每次期末考试成绩调整部分学生的学习层次。7.鼓励学生修完一定的必修课程之后,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英语选修课进行学习。
宋达 张佳丽 中北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以行动研究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内容摘编:行动研究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系统的探究工作。教师对课堂上的种种现象提出疑问,进行观察和反思、定期分析、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论,从而指导教学。行动研究关键在于“长期”与“系统”,它具有师生互动的特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改进教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本文作者依据上述的行动研究法进行了如下的尝试:1.第一次上课前的摸底和交底。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科学而合理地使用教材,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个性等特点和趋向,正确选用课堂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2.期中教与学的自我评估。这项活动一般在开学以后的两个月进行。期中评估实际上是教师组织的第二次师生间比较深入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通过这次交流,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的认识趋于一致,利于双方的互相理解和合作。部分期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消极情绪在期中评估后会有所减弱,甚至被积极进取的心态所取代。3.教师的自我观察与评估。这是一个系统的自我调控过程,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不断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向自己发问,如怎样向学生提问,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等,写教学日志认真记录、分析、比较、研究、归纳课堂上看似零散的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
吴桢福 北京外国语大学
选自2005年第6期
外语界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日记研究的思考
内容摘编:目前,日记研究在国际应用语言学领域和英语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英语界普遍公认的定义,日记研究是指对语言学习或教学经历所做的第一手记述,在个人日志中做定期、坦诚的详实记录,然后分析课堂上突出或典型事件。可见,记日记是基础,分析日记以发现突出问题是关键,是理论上的升华,也是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根据。但是,由于教学任务、个人进修等原因,国内许多教师无法进行日记研究,再加上日记研究本身也费时、枯燥、缺乏客观性,因此,日记研究在国内并未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欢迎。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日记研究的实践指出,日记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的效果是无法估量的。英语教师应多读书、多观察、多讨论,坚持写教学日记,与其他教师互相听课,写听课日记,并要求学生写学习日记,从而形成“教师自己—其他教师—学生”的“三角论证”态势。在此基础上,教师反复研读日记,发现问题并结合质和量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录音和录像等对之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再根据分析的结果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以增强教师的理论科研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王健 杨党玲 西安财经学院
选自2005年第4期
国内外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内容摘编: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元认知概念。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认识和调节,是认知主体关注并调节认知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元认知知识包括认知主体所存储的既和自身有关又和各种任务、目标、活动及经验有关的知识片断。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英语写作元认知的四项研究及其成果:1.母语和二语写作认知模式的启示。研究表明,元认知知识缺乏会导致ESL学生无法监控自己在写作上的进步,也无法体验写作进步带来的成就感,最终导致写作自我效能提高缓慢。2.ESL写作者元认知发展评估。此项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以增强学生元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写作教学指导应被看作ESL写作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者观念、写作任务及其要求的观念,并帮助他们获得如何处理可能遇到的写作问题的策略。3.EFL写作知识分析:写作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个案分析。参与此项研究的专家建议,好的EFL写作课程应包括有效的写作策略和写作元认知知识的指导。4.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研究发现,元认知由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评估构成。其中,元认知策略包括:(1)语言和内容并重策略;(2)词汇选择策略;(3)练习策略及积极体验;(4)借助外力策略。元认知评估包括:(1)写作作用评估;(2)写作标准评估;(3)能力欠缺原因评估;(4)语言障碍评估及痛苦体验。总之,元认知理论为帮助了解写作者的写作过程及他们在写作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
唐芳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思想、方法和技术
内容摘编:数据驱动学习方法(data-driven learning,简称DDL)是一种新的基于语料库数据的外语学习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指引学生基于大量的语料库数据观察、概括和归纳语言使用现象,自己发现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DDL的提出挑战了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外语教学理念,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DDL学习外语的四大特征: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过程特征。数据驱动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监察”和“自我评估”。2.以真实的语言为主要输入的语言。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直觉,锻炼他们处理语言变体的能力。3.强调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数据驱动学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自己监察学习过程,根据需求去经历、探索和发现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印象更深、体系性更强、储存更持久。4.主张自下而上、归纳式的学习。在数据驱动学习方法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大量的真实语言数据,学生必须借助语法描写的手段来分析观察到的语言现象,并总结出语法规则。此外,本文还重点探讨了六种实现DDL的方法和技巧:1.“语境中的关键词”索引。2.词汇搭配分析。3.通过建立类连接发现词汇的语法模式。类连接是词语搭配发生于其中的语法结构和框架,如v.+n.表示一个类连接,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等是实现该类连接的搭配实例。4.通过扩展语境学习词汇的语义韵。5.利用主题词统计方法分析各种文本的主题,辅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6.教师设计各种互动式练习,制作“数据驱动”学习课件,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掌握地道的英文。
甄凤超 上海交通大学
选自2005年第4期
在线测试课促进英语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编:把计算机、互联网应用到语言教学和测试是当前大学英语发展的趋势,国内已有不少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在参与这项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本文作者发现如何有效地监控和促进学生的上机自主学习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作者尝试开设在线英语测试课并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试验研究。在线测试课是在读写译课和视听课教学单元的基础上设计的,每学期10次课,共10课时。每次课为学生安排25分钟的听力测试和25分钟的词汇、完型填空、阅读和翻译测试,测试内容主要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大学英语》全新版在线单元测试题,并加入一定量的从读写译单元练习中摘取的试题,以求测试内容尽可能与所学单元内容相近,难易相同。本研究在采集数据时主要使用了三个测量指标:问卷调查、学生上机自学出勤率统计和学生的两次测试成绩。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对开设在线测试课感到满意,认为该课能够对他们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促使他们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英语。
陈红平 马铁川 华北电力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文化定式对中介语作文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编: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处于发展阶段的目标语言或目的语。中介语是一种过渡性语言,是一种向目标语言靠近的、不稳定的语言系统。文化定式是指人们思维模式中的文化偏向。中介语作文中的文化错误是外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为此,本文作者在详细分析了特定的文化定式对中介语作文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1.增加外语或二语学习者的对照性读物,即让处于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接触大量的水平相当的外语作文原文或译文。2.进行必要的文化模式教育,提高学习者写作时的文化意识。3.增加中外学生的交流,如组织学习者进行网上联谊活动等。文章结尾,作者还指出,评判中介语作文不能一味地以目的语文化定式为唯一标准,作文评判者也应该注意文化的转换。在不与目的语文化发生激烈冲突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中介语作文中出现一些母语文化的定式。
郭纯洁 刘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外国文学评论
文体越界与意义空白:解读爱米莉·狄金森的书信
内容摘编:美国诗人爱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书信与其诗歌一样,从内容、语言到格式都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她赋予书信诗性节奏和诗性语言,偏离了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书信传统。不仅如此,狄金森还在不同的信中采用不同的口吻,展现了她不同的性格层面。所以,狄金森的书信被认为介于“事实”与“虚构”之间,既是“自发的心灵表露,又是自觉的艺术作品”。如果从跨越文体界限的角度审视狄金森,则可发现她实际上把书信变成了虚构作品。语言已不再是信息的媒介,而成了创作的客体。写信人语气的变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和所指的含混,都造成意义的空白及思想连贯性的中断,不仅使后世的读者困惑,就连收信人也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但这种空白与中断,或许正是狄金森刻意追求的效果,也是她的一贯作风。然而,狄金森在书信中表现的简括隐晦并不全是为了保证私人信函的隐秘而排斥读者的解读。相反,她是想凭借文字本身来激发读者的审美反应,从而吸引他们参与文字意义的建构。狄金森在书信中采用的种种表达策略,如口语化、省略话语背景、使用大量的隐喻、用一般现在时来展示思考过程等,都是为了暗示对话者的存在,突出对话者的参与作用,使书信具有对话效果,并将对话扩展到文本外的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说,这些书信不仅是管窥狄金森的诗人个性与诗歌特点的窗口,它们本身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刘晓辉 北京交通大学
选自2005年第4期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内容摘编:从亚当、夏娃违背神意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到俄狄普斯为救臣民免受瘟疫之灾,在西方的文学里,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简称《浮士德》)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又是它的终结。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神被边缘化,人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然而,当时仍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认知论则强调人的“彻底堕落”性;引导人们相信“所有的拯救和尊严都来自神”。所以,基督教意识形态的自我封闭,以及对超出这个既定范围去追求知识努力的束缚,与当时人们渴望认识自然,获得驾驭自然的知识的迫切需求形成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但自从恢复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研究之后,许多异教神话在英国“复活”了。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语境下,马洛充分发挥他的古典学问优势和塑造能力,通过再现和变形等手段,把普罗米修斯窃天火济人类的神话巧妙地嵌入《浮士德》剧本,从而扩展了传统,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剧中的浮士德全盘否定旧学,否定神学所服务的基督教。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塑造成神,甚至从神那里夺取了“知识”,解构了神圣的神学知识体系。在一个惧怕神的时代,马洛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反叛神的人物,去表现人的自由意志,用无限知识和绝对真理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去窥探和揭示神的秘密,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这些都违背了当时处于权威地位的新教教义,因此受到神的惩罚。这是浮士德求知行动的悲剧性所在。《浮士德》出现在17世纪西方近代科学时代到来的前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求知神话的终结者。
邓亚雄 重庆交通学院
选自2005年第4期
外国文学研究
《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弗莱明的心理解读
内容摘编: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在其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中塑造的英雄典型亨利弗莱明是一个既勇敢又懦弱的英雄典型。作家通过这一典型充分揭示了人性的彷徨和复杂,不再把英雄行为与懦夫心理对立起来。针对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拉康提出了关于“主体心理结构”的“三界说”,即现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克莱恩在这部小说中非常艺术地把这三个不同的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理性的层面表现了主人公的特征,又从非理性的层面发掘了主人公的潜意识流动,还将两个层面的冲突与象征层面的联系予以充分的展示。作家克莱恩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挖掘了英雄性格中的非英雄化因素,而且还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与兽性在英雄主人公身上的共存。当弗莱明是懦夫时,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人性的一面;相反,当他成为英雄时,读者看到的则是一个丧失人性、充满兽性的战争疯子。英雄典型的塑造方法和解读角度应该是多元的,作家既可以讴歌英雄典型,起到对读者教化的作用,也可以反讽自己的英雄典型,扭曲其性格,从而达到抨击战争社会的目的。亨利弗莱明就是克莱恩塑造的后一种人物形象,一个理性与非理性复杂多元的交织体。其实,文学创作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英雄典型的塑造方法是可以多元化的,克莱恩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张放放 南京师范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流变与褒贬:对英国小说人物的反思
内容摘编:英国小说自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四百多年的历程。其间,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模式均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纵观英国小说人物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演变过程:1.英国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从“高贵”转向“平凡”的演变过程。2.英国小说的人物形象犹如钟摆一样始终处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往复运动中。3.英国小说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从概念化到复杂化的演变过程。4.英国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从单一转向多种角色的演变过程。这四个演变过程不仅与四百多年的英国社会生活、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学趣味的变化息息相关,而且也是小说艺术成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英国小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长期遭到批评家的冷落,加之“新批评论者”和“结构主义者”对小说的态度失之偏颇,小说人物不仅未能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而且还被蒙上了层层阴影。但是,英国小说和小说人物毕竟是历代英国作家的才华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社会生活、大众文化和国民意识的缩影。以英国小说的发展为线索,以小说人物的演变为框架,将人物放在其自身的承上启下及横向的社会、文化与艺术关系中加以考察和分析,深刻揭示人物形象演变的客观规律,并深入探讨人物的艺术作用和文化特征,对拓宽小说批评的疆界,推进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李维屏 上海外国语大学
选自2005年第5期
中国翻译
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
内容摘编:口译课是技能化训练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译技能,因此教学比重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提高为辅,教学进度以单项或综合技能训练划分,训练手段主要是教师讲解并示范口译技能,学生反复训练、讨论、领悟、直至总结、评估所学技能,整个过程为一个训练阶段。如此周始循环的训练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鉴于口译训练过程的教学性质和阶段渐进性质,评估不仅要测量口译质量标准的实现程度,更要分析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质量的评估应当担负起举足轻重的“扣环”式的承接作用和随时调节训练节奏和方向的指挥棒作用,同时也对训练进度起到监控的作用。完整的评估体系应由一系列的评测考核构建起来,分别以前瞻性和回顾性评估、持续性和挑战性评估、课上和课下评估、校内评估和学校与职业机构的合作评估等形式构成训练链条中不可或缺的衔接点。通过它们,教师可从中掌握训练进度,获知教学效果;学生亦可清楚自身训练达标的情况,进步的幅度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从口译教学训练评估的目的、类型、乃至训练各阶段的评估方法和手段,逐一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求提出一套比较完整,且便于操作的口译训练评估体系。系统研究旨在理清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训练目标与评估的关系,评估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各种评估类型的侧重点和互补性的关系,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在评估中的关系等。本研究认为,关键的概念清楚了,培训者和考核者便可就训练的目标、考评的重点去设计科学有效的口译训练评估。
蔡小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选自2005年第6期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