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下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垮掉的一代

本文作者: 编辑:李立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是二战后美国出现的文学流派。有人结合音译与意译称之为“避世青年”或“疲塌派”。还有人取其诗歌的特征,称其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   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是在美国现代文化和社会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个文学家群体,他们留下的大量文学作品和书信使人们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得以窥其一斑。今年在美国旧金山新开张的一座“垮掉派”博物馆,就专门展示“垮掉的一代”作品的珍稀版本、作家照片和其他纪念物。最近,纽约公共图书馆又收纳了最新的一批“垮掉派”珍贵资料,将美国历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垮掉的一代”再次引入公众的视线。   “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代表人物是美国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作家威廉S巴罗斯(William S. Burroughs)。“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这一名称是沿袭了一战后海明威自称“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做法。   英文“the Beat Generation”的“发明者”是凯鲁亚克。1948年,他在一次与美国作家约翰克莱隆霍姆斯(John Clellon Holmes)的谈话中说:“So I guess you might say we’re a Beat Generation.”四年后,霍姆斯根据这段谈话在《纽约时代》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发表了一篇题为《这就是垮掉的一代》(This is the Beat Generation)的文章,正式将“the Beat Generation”一词公布与众。   形容词“Beat”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Beat”的意思是“用尽的、精疲力竭的”(exhausted, ruined, spent),引申为“被击败的、放弃的、失望的”(defeated, resigned, disappointed)。这层涵义正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对美国战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苦闷情绪。他们长期浪迹于社会底层,蔑视传统观念和高雅文化,厌弃学业和工作,生活潦倒。霍姆斯在文章中给他们贴上了如下标签:麻醉剂(narcotics),比博普爵士乐(bebop),性混乱(sexual promiscuity)等。另一方面,凯鲁亚克认为“Beat”还有“神圣的、赐福的”(beatific)意思。凯鲁亚克曾醉心于东方的佛教(Buddhism)和禅宗(zen)研究,佛教思想对他影响颇深。他不止一次地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流浪者的特殊神圣性和幸福感。   “垮掉派成员”俗称为“Beatniks”。在“垮掉派风潮”(Beat Craze)刮到美国旧金山时,《旧金山纪事》(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的专栏作家Herb Caen第一次使用了“Beatniks”一词,它是对“垮掉派成员”的蔑称。后缀“nik”来源于当时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Sputnik”曾激起了当年许多美国人对共产主义的恐惧(Communist-fearing Americans)。“Beatniks”的言外之意是“流浪者”(hobos) 和无产者(proletarians)。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在路上》 (On the Road)
    《地下人》 (The Subterraneans)
    《孤独的天使》 (Desolation Angels)
    《达摩流浪者》 (The Dharma Bums)
  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
    《嚎叫》 (Howl)
    《在真实的背后》 (In Back of the Real)
    《死亡和荣誉》 (Death and Fame)
  威廉·S·巴罗斯(William S. Burroughs)
    《裸露的午餐》 (Naked Lunch)
    《吸毒者》 (Junky)
  约翰·克莱隆·霍姆斯(John Clellon Holmes)
    《走吧》 (Go)
  劳伦斯·李普顿(Lawrence Lipton)
    《神圣的野蛮人》 (The Holy Barbarians)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