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技能培训 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水平
本文作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 戴炜栋 徐海铭
为满足广大英语教师了解学术界最新动向、改进教学技能的需要,本报特开辟"学术前沿"专版,选登国内知名英语教研和学术期刊近期发表的优秀论文摘要,其中基础教育类期刊包括《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中学篇)《基础英语教育》等;高等教育类期刊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 编者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涵盖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翻译研究和书刊评介四个板块。教研论文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动词"来/去"的语用意义研究、英语形-名结构研究、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的使用研究、语篇结构图式与语调范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研究等内容。此外,本期还刊登了《词汇学国际手册:词和词汇的本质和结构》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学习策略》两本书的述评。 下面,编者将本期论文简要介绍如下: 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在人类思维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运动动词"来/去"的语用意义及其指示条件》一文的作者认为,运动动词是所有动词中最具动词特征的词,其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识的奥秘。作者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框架下,首先介绍了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运动事件描写框架"。在此框架下,作者探讨了运动动词"来/去"的典型语用意义和非典型语用意义以及它们使用的指示条件。 词、词组、句子和意义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中心话题。《英语形-名结构的动态识解研究》的作者指出,对形容词-名词结构进行动态识解分析,可以将其概念联结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义-初义-洽义。作者认为,在该结构中,名词是自主体,内含各种概念实在体和概念抽象体,可具有形式和功能两个侧面的内容。形容词是依存体,内含各种与名词有关的特性。作者通过研究指出,在两者的组合中,形容词的特性会激活名词中的某个概念局域,并使这两部分及这种关联得以彰显。在具体组合过程中,形容词的语义往往不变,名词的语义则细化为侧义。 国内外文献报告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中动词的使用存在差异。部分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有过多使用高频动词的倾向。在《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中,作者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的使用特点,结果表明:(1)中国大学生在状态动词的使用上较多使用get、know和think等动词、较少使用see、show、feel和believe等动词,这表明其动词词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够;(2)中国大学生过多使用get+宾语结构,而且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现象;(3)中国大学生经常运用study、learn、develop等意义不具体的动词。 语篇结构及组织线索是反映语篇主线发展和连贯的重要方式,可被看作是语篇的"形式图式"或"文体图式"。在《语篇结构图式与语调范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一文中,作者从文本的结构图式及语调范式入手,通过实验对比,检验了学生的结构图式知识和语调辨识能力对听力理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通过了解篇章的高阶组篇模式,运用篇章结构匹配策略能更好地处理口头语篇。作者指出,在听力教学中以阅读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本期,编者特为读者选登《大学英语教师KASIB实证研究》和《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实证研究》两篇论文的部分内容,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研参考。 目录 (2007.2) 语言研究 谈移动的起点--汉日空间表达方式对比研究 / 徐靖 运动动词"来/去"的语用意义及其指示条件 / 文旭 英语形-名结构的动态识解研究 / 张建理 小议英语动副型合成名词 / 李宏安 外语教育 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 / 王立非 张岩 语篇结构图式与语调范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 陆国君 吴兴东 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 / 李媛 范捷平 大学英语教师KASIB实证研究 / 李洁 刘孟欣 张凤华 翻译研究 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实证研究--以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为例 / 戴炜栋 徐海铭 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 / 郑冰寒 谭慧敏 书刊评介 《词汇学国际手册:词和词汇的本质和结构》述介 / 朱越峰 王之江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方略--《语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学习策略》介绍 / 董金伟 大学英语教师KASIB实证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语专家和学者已经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随后,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高校启动了大学英语新模式,并计划在全国高校推广。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提高对大学英语教师既提出了巨大挑战,又提供了许多机会。 本研究试图借鉴盛行于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胜任特征理论探究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ies)、技能(Skills)、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和行为(Behaviors),以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胜任特征,即KASIB内涵。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全国100所高校(50所重点高校和50所普通高校)的1200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校要求12位英语教师回答问卷。笔者共回收问卷974份,剔除109份无效问卷。其中,重点大学收回452份有效问卷,普通大学收回413份有效问卷。在865位教师中,男教师228位,女教师637位。 调查问卷共分八个部分,问卷第一部分涉及受访者基本信息,即个人特征,包括学历、职称、教龄、性别、年龄、出国留学经历和研究方向等;第二、三、四、五、六和七部分涉及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动机、态度、个性、教学行为。问卷计分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选项从高到低并分别赋值:5(特别重要),4(非常重要),3(重要),2(较重要),1(不重要),并通过SPSS11.0统计结果。 2.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知识、能力、技能、中介变量和行为(KASIB)等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胜任特征。研究发现,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与非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在KASIB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均值略高于非重点大学的英语教师。 研究同时发现,重点大学拥有高学历、出国留学经历以及跨学科高学历的大学英语教师比率都远远高于非重点大学,这可能也是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因科研能力较弱感觉到了巨大压力,他们希望通过出国进修来提高听说能力和获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他们还渴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和一些关键技能。此外,相当于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跨学科高学历学习对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3.结论 针对大学英语教师KASIB中的弱项,学校管理部门应提供培训与开发方案和加大管理力度,以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转变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使其加大对本职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学教师也应具备终生学习理念,通过自我培训与开发及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的胜任特征。 本研究结果对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该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提升和职务、职称的晋升有一定参考价值。 南开大学 李洁 刘孟欣 张凤华 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 口译活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记忆、储存和提取能否成功。而在记忆、储存和提取源语信息这三个阶段中,记忆显然是前提。没有很好的记忆,就根本谈不上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换言之,如果记忆的源语信息不全,没有条理性和层次感,或者缺乏逻辑性,下一步的储存效果必然不好,这又必然影响到信息提取的质量。 1.研究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译员在实际口译语境中做笔记时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具体地说,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的笔记在量、形式和语言等方面有何具体特征? 2)他们的笔记特征与他们的口译表现有无相关性? 3) 以上问题的回答对口译笔记的课堂教学可能会有怎样的启发? 2.研究方法 为了调查以上问题,研究者采用了这样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职业受训口译人员6名,5男1女,平均年龄21岁,他们接受国际会议口译职业培训时间已有三个月。非职业口译人员包括6名女生,平均年龄21岁,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持有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从未受过职业译员的正规训练。 调查所用材料为五段典型的官方文件的中文(共529个汉字),具体为国际关系(2段)、就业政策说明(2段)和宏观发展政策(1段)。 文字材料的语篇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大陆官方语言句式。如很长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在……之下""为了……""坚持以……""经过……",连续几个并列的主谓结构等。 这些语篇由研究者用正常语速面对面地读给受试对象听。测试现场布置与正式会议场合相似,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口译现场生态效度要求。 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并现场做交替传译口译任务。整个口译活动全程录音并摄像,然后由研究者转写。 为了了解受试者在某个口译瞬间的思维过程或思考目标,当每个人完成口译任务后,笔者立刻为其播放他们完成任务时的全过程录像,让受试者观察自己的表现。研究者根据他们的表情、停顿或犹豫等动作提出问题,如"为何停顿?" "为何摇头?是否遇到问题了?"通过这种立刻反思(immediate retrospection),译员可以将自己当时的思维过程、决策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研究者完全按照译员的自然回答,对所有回答录音并转写。 3.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笔记数量方面,职业译员记录的字数不如非职业译员多;在笔记形式方面,职业译员使用的汉字词组数量比非职业译员少,但使用的单字、缩略语以及各种记录符号的数量比非职业译员多;在笔记语言方面,职业译员使用的源语(汉语)数量不如非职业译员多,但使用的目的语(英语)数量比非职业译员多。 研究还表明,笔记特征与口译效率的关系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用笔记特征量的多少来衡量口译效率的高低。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只是一个描述性和探索性的研究,而不是结论性的论证。因此,笔者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证性调查。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