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97期
>
正文
白领充电青睐商务英语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杨馨
第97期
收藏
“十一”长假是平时忙碌的在职人士“充电”的良好时机,各种培训班报名早已提前火了起来。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职人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实现自我增值,这很大程度扩大了培训市场,参加商务英语培训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商务英语培训本身也有别于其他培训项目的特色。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职人士业余学习英语、充电的一大障碍。此外,在职人士学习英语希望能够活学活用,非常注重实用性,因此,对商务英语培训的语言使用、环境模拟能力要求也较高。“学会简单的语句很容易,但真正使学员学会在一定的商务环境中使用这些语言,就需要培训机构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戴尔国际英语副校长孙蕾说。
对此,外语培训机构在商务英语的特色设置上各有所长,从不同方面满足在职人士学英语的需求。商务英语培训大致可分为三类:应试类培训、综合素质类培训以及企业培训。应试类培训主要包括BEC、托业、博思、各类商务英语考试等培训,综合素质类涵盖了外教口语、英语演讲、文书写作等课程,企业培训则是外语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的长期、短期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各种课程。据记者了解,应试性质的商务英语培训虽然授课内容以商务英语中实用的信息为重点,但并不是在职人士的首选。这类课程的培训对象多为在校学生,拥有商务英语考试证书是他们求职时重要的敲门砖之一。与应试类培训相比,综合素质类培训、企业培训是注重实用的在职人士的首选,保障课程的随时更新性是后者与前者相比的优势所在——毕竟应试类课程的内容没有实用类课程那么“敏感”,可以随时收录商务界实用的新词汇和信息。
就商务英语培训的课程类型来讲,主要分为传统课堂学习、在线学习、一对一量身定做课程以及英语俱乐部。
受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氛围浓厚的传统课堂授课是较多学员可以较快适应的授课方式之一。“课堂授课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教师是传授学员知识的主要载体,就托业考试培训来讲,新东方会要求教师拿到样题后,在亲自参与考试的同时,对样题进行研究,并且认真研读各类参考书目,选出最佳的教学方法。”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商务英语教师孙超说。
但这样的授课模式所需要的相对固定的学习周期、时间和地点,对工作忙碌的在职人员来说并不适合,他们可能会因为分身无术而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这类课程往往比较适合时间较为宽裕的人员。
为弥补在职人士在时间、精力上的分散性,在线学习商务英语也成为一种潮流。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加上与一定的传统课堂学习结合,使在职学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分配时间,学习商务英语。
此外,一对一量身定做课程既适合对商务英语学习有更高需求的学员,也适合企业培训中针对企业高管的培训。当然,由于教学成本较高,因此该类培训的费用也比较昂贵。
英语俱乐部也是目前兴起的受学员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以俱乐部为单位,通过开办商务话题讨论、文化沙龙等各种活动为学员打造良好语言环境,从而使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是英语俱乐部的主要运作方式。
对于商务英语培训的前景,多数机构表示对其非常看好。“2007年职场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跳槽,据调查有70%的白领有跳槽的意向,而通过学习商务英语进行充电是在职人士为跳槽、晋升增加砝码的重要途径之一。”孙超说。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尼泊尔: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展英语教育 (376期)
吴宓:跨文化、跨学科英语教育的先驱 (376期)
创新教育理念 满足个性需求——《师范英语口语》课程的设计、实施与改进 (376期)
立足学生视角 化解“转述”难题——记我的首节高三英语公开课 (375期)
“悦读中国”:用英语展示中国辉煌发展成就 (375期)
让基础英语教育课程建设蓝图变成施工图——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英语》120问 (374期)
演出人生 戏出精彩——记我的第一次英语戏剧课 (374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