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99期
>
正文
社会人士推崇英语网络助学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杨馨
第99期
收藏
本月下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陆续在各地开考。据悉,此次参加自考的北京考生达17万人,考试科次达52万以上,其中,英语专业报考人数超过3000人,报考科次在1万以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参考人数最多的社会化教育形式之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教育。为调查自考学生对于网络助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开展了“自考生对远程助学的认可和需求”的网上调查,对考生的学习习惯、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哪些自考课程”这一问题,49.61%的考生选择了公共英语课程。
近年来,社会助学发展的不平衡及助学手段的单一性制约了自学考试的发展,导致各地自考生英语课程通过率普遍偏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霍海洪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大多数自考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自考通过率一般很难达到50%。
专家认为,造成通过率较低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数据,自考人群中在职人士占72.33%,这类人群缺乏学习英语的大段时间和精力。此外,经济条件也是影响自考生英语成绩的因素之一。根据全国自考办的调查数据,自考生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9.54%,1000元至2000元的占36%,2000元以上的仅占14.71%。较低的收入状况难以负担其参加英语面授课程所需的高额学费。与之相似的还有成人高考,此类考试的目标群体均以在职人士为主。
自考生小郝向记者表示,由于时间、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自己没有参加英语辅导班,而一些专门针对自考的在线英语课程能帮助自考生梳理庞杂的语法点、知识点,为其讲解历年英语经典题型。“经济、省时、省力是我选择网络助学方式的主要原因。”小郝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武法提博士指出,网络助学所具有的自主的学习方式、低廉的学习成本、优秀师资的共享等优势,能有效解决自考生的英语学习困境。
众所周知,自由性是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在职人士可根据空余时间,自行设定英语学习计划。在培训价格上,目前在线英语精讲课程约为80至200元。
这样的价位比传统自考辅导班要低廉很多。此外,本次调查显示,最受自考生青睐的是英语、日语等语言在线课程。武法提认为,这些语言课程普遍存在优秀师资不足的问题,而网络平台能让优秀师资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共享,满足了社会自学人士的学习需求。
据了解,目前提供自考、成考英语网络助学课程的机构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新东方在线等外语培训机构为主。
新东方在线教师孙鹏表示,网络学习更加适应自考与成考学生的特殊需求。例如,考生可以根据其英语水平自由选择课程进度。在网络助学之前,考生可进行学前英语水平测试,获取相关学习建议及评估,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章节。考生还可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快进”或“快退”服务,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网络课程具有反复收听的特点,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考生而言,网络助学比“一次过”式的面授讲解更有利于其学习效果的巩固和加强。
除了以上提到的优势,网络助学也有其不足之处。“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不高的学生而言,网络助学的效果是有限的。从我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以及网络学习的特点来看,面授课程仍将是英语教学的主流。”霍海洪说。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第二模块Unit 1听说课为例 (381期)
英语戏剧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381期)
剪纸艺术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381期)
学科育人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探究 (381期)
英国“悦读”课对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 (381期)
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81期)
高中英语隐形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381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