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学生实践英语研究性学习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王晓珊
编者按: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参加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且要修满一定学分。今年秋季刚刚进入新课改的北京、黑龙江等省份已正式开始进行包括英语科在内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探索实践。 前不久,北京市崇文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启动仪式在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举行。据介绍,为保证高中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参考,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特地编写了《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操作指南》一书。该书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为依据,以各学科为依托,寻找出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和延伸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可以选题立项的方向性建议。 据了解,该书列举了英语、语文、数学等各学科可供参考的选题102项,其中英语选题包括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研究、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调查等10个题目。崇文区教委已规定该区所有高中学校每周必须安排1课时,用8周至10周的时间,先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然后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据了解,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以及表达和交流阶段(详见链接),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组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 据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鲁子问教授介绍,高中生英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各课改省份大多各自为政,不断探索合适、有效的方法。 鲁子问告诉记者,对于英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来说,研究课题可以包括对英语语言的研究和对语言学习的研究。鲁子问说,对高中生来说,进行英语语言本身的研究具有一定困难,因为高中生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高中英语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经验也较少。但对于英语水平较高、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是可以尝试的,如研究英文菜名的翻译问题、英语广告语的文体问题等。而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更容易操作一些,如词汇记忆方法研究、电子词典对英语学习的帮助等。这些研究与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要求不谋而合。 鲁子问表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的选题也往往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例如英语广告语研究课题,如果侧重研究广告语的作用则具有商业研究性质,如果侧重广告语的语言使用则属于英语学科。“进行英语语言研究和语言学习研究,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学习技能都是有益的。”鲁子问说。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沈永铭告诉记者,目前温州市高中学校基本都尝试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沈永铭表示,他们正在进行的课程事实上是类似于大学生毕业时创作毕业论文搞研究的过程,组织方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沈永铭认为,英语科研究性学习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这方便学生进行实地研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实践,也就是说,学生必须通过亲身进行课外实践才能完成该课题。例如,他曾指导学生进行了“温州市英文书籍消费状况研究”“温州学生英语补课状况研究”等课题。沈永铭向记者强调说,在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选题环节,如果选题偏离了生活实际,不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在实施阶段就会非常困难。而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研究意愿,又要及时帮助其调整方向,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协助其顺利完成研究课题。 沈永铭告诉记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大学中的“导师”,只对学生的选题、研究过程等把握方向,指导、协助学生进行研究,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他们必须通过亲身实践,如进行调查问卷、现场收集资料、对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获得第一手资料。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探索创新精神,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 作为学习方法的研究性学习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认为,开设“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提倡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然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夏谷鸣说。 夏谷鸣举例说,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本节课或一个阶段所学内容,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某一语言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或对于某一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等,这些都应属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夏谷鸣说,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的“结果”,而非研究的“成果”。夏谷鸣表示,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当前高中阶段,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仍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王笃勤副教授也表示,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有一定困难,而教师通过设计一个学习项目或任务,让学生通过利用英语这个工具进行诸如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要求学生收集并阅读英语资料、观看英语视频等,最终完成用英语书写的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用英语识别信息、分析信息、理解信息、并传达信息,能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也属于一种具有研究或探究性质的学习。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增长语言文化知识,还了解了研究方法,熟悉了研究过程,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其将来进入高校、走向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沈永铭说。 21ST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互相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然后经过讨论,教师提出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和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 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和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做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21ST英语科研究性学习常用选题 *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广告英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中对称美的研究 *英语中的象形现象 *标识英语 *趣味英语收集 *英文诗赏析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性格与英语学习 *英文报刊及其语言特色 *听英文歌曲与英语学习 *阅读方法与英语学习效果 *英文广告说明书与英语学习 *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绪 *英语中的性别语言 *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 运用 *中国人与英美人士间的交 际习惯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