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下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构建“学习型”英语教研组的课题研究

本文作者: 文/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 唐协辉
  校本教研是指在各级教研机构、学校等教研共同体的支持下,广大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自主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的新型教研机制。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学校、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型英语教研组是指一个能支持和帮助教师个人学习和交流的英语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组织的一种类型。在组内人人学习、时时学习,教师既在组内获取信息,又为组内其它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组内教师之间是一种以共同参与和互教互学为基础的组织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关系。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学习型”英语教研组的构建,转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行为,从而促进教师养成继续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教研组文化。

  (二)通过对学习型英语教研组教研活动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提炼出一整套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操作策略,为学校创建其他学习型教研组提供值得借鉴的操作范式。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英语教研组校本教研的协作组织

  英语教研组成立了以英语教研组组长为组长,英语教研员、英语名师、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机构,制定工作职责。各成员分工明确,协调工作。教研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规划学习内容,构建学习网络,指导教师学习的重任;教研组副组长是校本培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组织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学习中,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英语教研员是校本培训的领引者和研究者,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英语名师、骨干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教师学习的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组内英语教师可在各种场合积极与同事交往和沟通。

  (二)制订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

  建立“英语教师成长档案”或“培训记录档案”(可以是教案、案例反思、教学随笔、论文、科研报告、文摘或其它证书);同时,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建立校本培训的学分登记制,每位英语教师每学年完成50学分,期终进行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注:我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由教研组推荐“优秀人员名单”)。

  (三)完善校本教研的运作过程

  1.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教研组现有老师46人,有市级“名牌教师”6人,他们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兴趣指导”方面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功底。另一方面,组内还有1/4是近几年刚分来的年轻老师,从未带过高中毕业班。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英语组实施了“结对帮扶工程”。 每位“名牌教师”分别与新老师结对帮扶,并签定为期1年的帮扶责任书,明确规定师徒的职责和义务,师傅每周要为所帮扶的徒弟上1至2节示范课,同时被帮扶的年轻老师每周要上1至2节汇报课,并要主动邀请自己结对的十幅来听课指导。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教研组还对师徒进行“捆绑式”考核。

  2.实施“群体读书工程”。确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成立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倡导并组织教师读教育专著和名著,形成“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组内文化。

  3.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周写一则教学后记(或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开一堂校级公开课;每学年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科研报告);编制一个课件;管好一个班级(或带好一个兴趣小组,或带好一名年轻教师)。

  4.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开展以校为本、校际合作的跨校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横向交流中博采众长,获得提高。

  (四)拓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视角

  1.与文本教研——沉下去,浮上来。面对课改中的众多困惑和疑问,我们采用了校本教研各个击破的方法。英语教研组配备了《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课程改革学习主题构建》《给英语老师的100条建议》等,要求教师坚持批注式阅读,并根据教师阅读情况记入继续教育学时。我们就课改中的重点问题——“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了系统教研,引领教师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专题进行教研。为了确保教研能围绕专题,我们改变了多年来的教研记录形式,要求记录下大家在交流撞击中开发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促使教师必须去学习、理解、运用新课标,促使教师重新认定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2.与同事教研——学进去,做出来。除正常教研活动和“结对帮扶工程”等互动性活动外,我们还在组内开展系统专题教研课系列活动,在学校校本教研专题的引领下,围绕某一个小专题先进行合作研究,由组内一人执教实践,然后共同反思;第二位教师再实践,再共同反思:以课例为载体,达到同伴互助、共同对话交流的目的。最后执教者写出教学案例反思,同组听课者写出听课点评。无论是教学案例反思,还是听课点评,我们都引领教师从小处着手,就课堂实践中的某一个典型案例,先叙述再反思,改变过去面面俱到的写法,避免了“单枪匹马地上课、轻轻松松地听课、简单空洞地评课”的局面,把校本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到一个“研”字上。为使备课与研究有机统一,体现“教学即研究”的本义,我们采取“一次备课、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方法,对备课进行了改革。集体备课时,大家针对一个单元充分讨论,就教材的特点、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重要问题达成共识,然后由一人执笔设计出教案,其他成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认可性的和调整性的二次案头备课。

  3.与专家教研——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攀高亲,结远缘,鼓励组内教师上网谈教改体会,同时邀请专家名师来校指导。

  4.与学生教研——融进去,显出来。走进新课程后,我们深刻感受到“教学相长”“不耻下问”的时代意义。因而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聆听来自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注意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由争辩。教研时,老师们总是征求学生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

  (五)展示校本教研的亮点工程——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研究,从孤岛式研究走向合作是现代研究的一种特征。合作研究可以使研究个体之间互相启发,产生1+1>2的效应。因此,教研组作为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的基层组织,也应以互助、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活动,初步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学习型教研组活动模式机制的核心在于全程性、多元化、多样化的自主合作。

  英语教研组活动模式:主要包括“定题—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课后备”等环节。具体展开则有如下步骤:

  1.集体定题,自行研究。通过理论学习和对教材的分析,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确定上研究课的内容,而后人人分头准备。

  2.共同备课,专人上课。在各人自主研究的基础上,集体进行备课,再指定某位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虽然接受教学任务的只有一位老师,但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却是教研组全体成员,主讲老师、执教老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合理组织教材,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运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参与教师必须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并思考哪些问题需要在议课时提出。

  3.课后自评,自我反思。授课者上课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要求授课者从集体备课的研究情况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从自身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最精彩、最得意的内容到最遗憾、最困惑的地方,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4.全员评课,互学共进。课后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在听了授课者的自评后,每一位组员必须发表个人的意见。我们的做法是:由组长(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采用类似于“答记者问”的形式,由观课者根据上课的情况直接问授课者,要求其回答问题;在大家“短兵相接”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质量,主持人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点评,以此来启发、引导教师观课、评课。通过这种评课,让参与的教师自主思考,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5.教评往复,不断进步。第二次教学既是对评价意见的反馈,也是对自身教学的提高。(有时候,还可以进行多次的教学)通过再教与再评,有利于理清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结合研究课,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课后备这一工作。写课后备时,授课者应思考大家评课时提出的意见,修改说课稿或教案,并简单写出自己讲课、说课的主要经验和教训。这一环节的设置,为的是让教师在研课之后,把许多零散的收获归类整理,使之更具有条理性,从而留下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教学研究小组活动模式:与英语全教研组活动相比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研究小组的活动开展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志式教学研究小组。由同年级的英语教师组成。合作的优势在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差不多的教学进度,且几年来同处一个办公室,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很了解,随时可进行研究和交流。

  2.师徒式教学研究小组。以帮辅为目的,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由名师、骨干教师和结对的青年教师组成。这种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年轻教师健康、快速成长。

  3.朋友式教学研究小组。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志趣等自发组成。一般是由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教师组成,合作的优势在于无话不谈,能够自由交流。

  4.专家式教学研究小组。由组内的名师、骨干教师等组成。主要是进行重大问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校本教研与教研组建设结合,成为英语组的创新工作。

  以校本教研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研、读书活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创造了教师继续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让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大幅提高,使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

  (二)积极学习,主动研究成为英语组教师的自觉追求。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促使我组教师转变了观念,初步确立了学习为本的教育思想,英语教师个体与整体素质、开拓精神和敬业精神有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组内教师加深了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充分激活自己的发展潜力,促进自己的专业进一步发展;第二,校本教研的具体化、生活化和可操作性,打破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他们自觉投身教学研究和科研实践;第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了团结进取、敢于竞争的师风师貌;第四,广大英语教师深深意识到要想突破教育质量的高原和瓶颈现象,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成果发表、教学赛获奖增添英语组教师的辉煌业绩。

  通过两年的探索研究,英语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教研科研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在省、市级科研成果评比中,我组获奖等次和人数总处于华蓥市前列;近两年有八十余篇科研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一个课题获华蓥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校本教研应该始终立足于构建和完善良好的教师继续教育校内环境,加强宣传引导,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改变中老年教师在参加校本教研,促进“学习型”英语教研组建设过程中动力不足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学校制度导向,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检测、评估、激励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