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本文作者: 文/广东省江门实验中学 陈燕逶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并要求其转换角色。应对挑战,中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为:从课程的机械的执行者转换成课程的设计者;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和文化的传播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转换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从学生成长的监督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能干的“教书匠”转换成反思型的教育家。本文作者就以上几种角色的转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 角色 转换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从片面的单一性评价向完整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新课标突出强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要求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落实《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聚焦于课本,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测验为目的,不仅贻误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又阻碍了英语教学关系的和谐。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新课程的全面逐步实施,英语教师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危机所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观念更新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挑战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两个方面。 一、从课程的机械的执行者转换成课程的设计者 一直以来,教师的角色局限于知识的传播者,其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对于课程来讲,教师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即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成了传授知识的道具、载体。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也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删减、添加等,即去设计课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从一堂课的宏观方面来看,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从一堂课的微观方面来看,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的各个环节入手,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如:思考题的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时间设计以及内容设计等等。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二、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和文化传播者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类学习语言决不是单纯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地活用的过程。外语教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发现规则,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活用这些规则,即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言规则的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语言点,而且更主要的是要大量提供学生创造性活用语言规则的机会和情景,通过学生个人或集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其外语应用能力。而且,语言的本质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必须注意文化差异。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被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对学外语的人来讲,如果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语言本身。作为一个外语教师,如果对这种文化、心理上的差异视而不见,就必然会导致语言教学和文化脱节,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因此,外语教师应注重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交准则;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感,使自己的交际行为符合该民族文化的语用原则;并倡导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提高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语言文化的感知,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换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 “教”,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其中所隐含有“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上下辈关系”,意味着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服从与执行。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由知识主导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理念应由“教”转为“导”,让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会学”“能学”;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激活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听、多说;以各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诸如小组活动、同伴活动、 角色扮演、游戏等课堂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有可为,各显其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惟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 四、从学生成长的监督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应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并转换角色,由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识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思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等。 英国教学法专家Harmer明确指出:“The role of the teaching will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function he performs in different activities.”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是 controller , assessor, organizer, prompter, participant and resourcer ( Harmer,1983)。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发挥作用,驾驭课堂,关键在于“角色”的应变能力,因为教师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从能干的“教书匠”转换成反思型的教育家 美国学者D.Shon认为,反思实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它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如果经常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得失,不断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角度、教学方式等,不仅重视课堂实践,更注重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将会使教师发扬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使教学实践更科学、更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给教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而新课程的实施则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面对蕴涵着许多可开发资源的新教材,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就大有用武之地。教师不但要设计教学,开展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出原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书匠形象成为“创造者”,就必须参与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科学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成为教育教学实践者的地位也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性。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景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经验化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英语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英语教师要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找到自身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不足,切实转换以往形成的传统角色观念,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多种角色的综合型教师,以此推动英语教学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邓炎昌 刘润清,1991,《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Harmer.J.,1987,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Longman Publishing House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