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本文作者: 文/广东省佛山市荣山中学 温东
高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点,笔者对高中任务引入演示拓展教学法进行了教育统计学的检验分析。

一、理论基础

本研究结合写作过程的特点,用建构主义理论加以论证,阐明写作过程中的认知原理,深层次探讨该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价值。建构主义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该理论认为,个体一出生便积极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高成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分享所发现的有意义的东西,因此,建构知识是一种群体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二、实验设计

研究假设此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实验周期为两个月,样本为笔者教的两个班,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每班的学生平均人数为60人。实验中的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写作教学模式,因变量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该实验主要通过高中英语统考中的作文测试成绩进行对比。为了控制好各种变量,提高实验结果的有效性,该实验尽量保持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相同,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并从学生日常英语作文的平均分数所反映的动态变化客观地显示实验过程。

三、研究过程

1.前测(实验前进行的测试,作为实验后数据对比的参照)

本实验以实验前统考中的作文成绩作为前测,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有无显著差异。作文题目为“Friendship”,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为25分,对两个班的作文进行诊断性统计分析。

检验结果:(1)两班的总平均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分项目统计中,两班在内容要点、语法结构、拼写和标点三项中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词汇应用、逻辑连贯性、语言得体性三项中,对照班显著高于实验班;(3)学生的作文在内容要点方面,普遍存在不充实的问题。这与学生的作文现状基本一致,也是教师采用高中任务引入演示拓展教学法以改变学生写作现状的动因。

2.高中任务引入演示拓展教学法的应用

以新近的校运动会为写作内容来展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

(1)Report: 首先,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运动会的中、英文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重点讨论写作的表达形式以及写作包含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学生不清楚的地方随时答疑。然后,各组代表罗列出讨论的重点词汇、句子等。(2)Introduction:教师对学生罗列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如写运动会的常用时态、写作要点等,该阶段以师生互动为主。(3) Production:学生初稿完成后,可以在组内进行交流,以生生互动为主。(4)Extension:学生选一两篇初稿供教师讲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二稿写作,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构建个性化知识。

两个月的实验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每周一次,作文的难度、要求与高考相当。

四、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1.后测(实验阶段结束后进行的检测)

实验结束时,实验者利用统考的英语作文进行统计,具体观察实验效果。

检验结果(具体数据见表1):(1)两个班的总平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显著高于对照班,说明新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的写作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在分项目统计中,两个班在内容要点、词汇应用和逻辑连贯性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显著高于对照班;而在语法结构、语言得体性、拼写和标点三项上,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显著的差异。

2. 实验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分析

(1)后测中的数据与前测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显示出实验后两班在各项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但实验班的提高幅度比对照班大,尤其在内容要点、词汇应用和逻辑连贯性方面,这说明高中任务引入演示拓展教学法确实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使学生写作更有逻辑性。(2)语法结构和语言得体性一直是学生们普遍重视的环节,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语言的准确性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突破。(3)拼写和标点也与学生们长期的书写习惯有关,短期内不会有显著突破。

实验基本达到了研究设计的目的,高中任务引入演示拓展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语法、语言得体性、拼写和标点等语言准确性方面,实验没有产生显著性变化,教师仍需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并吸取常规教学在强化基本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长处。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