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在地理双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地理英语思维

本文作者: 文/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王祝军
双语教学有利于促使师生快速从原来的“语言学习性阅读”向“语言应用性阅读”迈进,双语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学科思维成长的同时发展其英语思维。笔者将对地理双语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一、地理双语教学

地理双语教学即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除汉语以外的另一门语言(多为英语)进行学科教学。在研究性地理双语学习中,发展学生地理英语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地理双语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以双语学习的形式习得地理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其中,发展学生地理英语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真实、准确的语言氛围、在学科教学中令英语学以致用是双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新时代下的地理思维、英语思维与地理英语思维

1.现代地理思维

中国现代地理学界把区域性与综合性视为地理学两大最为本质、最为重要的思维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地理学思维又有了纵向和横向的极大扩展,传统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思维也被赋予了新内涵。其中,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涉及人类社会中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成为地理思维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地理思维具有空间性、实践性、社会性、时段性、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

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过程中体验人类与自然间的各种情感。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2.英语思维

简言之,英语思维就是用英语方式理解、表达和思考问题。学习者要想形成英语思维必须置身于英语环境。双语教学可以改善现有英语学习环境,在双语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信息,人为地促使学生接收大量的英语信息。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长久的积累,学生可以初步形成英语思维。只有掌握英语思维,学生才能终身受益于语言学习。

3.地理英语思维

所谓地理英语思维就是在地理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过程中,用英语理解地理思想、表达内心感受和思考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学会用英语思考、解答地理问题。在形成区域性、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性、社会性、实践性等地理思维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理解、交流和思考地理事物的能力。为学生最终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地理英语思维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地理思维、英语思维都非空中楼阁。地理思维的形成需要情景,而在一定的情景中词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地理英语思维。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尝试(Attempt)、研究(Study)、创新(Create)”地理双语学习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以“滴注式”“半浸式”和“沉浸式”三种教学模式为主导,在地理双语课堂中设计了“猜词5分钟”(Are you ready?)、“问题情景创设”(Meaning situation)、“角色扮演” (I We They)、“同伴评估”(Peer Assessment)、“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等策略。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英语思维和谐发展,逐步形成地理英语思维。

1.“尝试(Attempt)、研究(Study)、创新(Create)”过程与地理英语思维的培养

(1)“尝试” 阶段。第一步,要实际体验用英语提出地理问题,可以是学生提问,也可以是教师提问。善于发现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同时,用英语提问将鼓励学生尽早学会用英语质疑,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阶段。教师要保证地理英语思维训练的及时性,逐步使运用英语提问和表达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和习惯,并使之逐渐深入到地理思维活动中去。第二步则是学生、教师相互帮助,借助对地图、表格、数据的观察、分析,尝试解答问题。地理英语思维训练从形象思维训练开始,保证地理英语思维训练的循序性。现实的、直观的地图、表格、数据配以英文注释成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助手。同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如利用直观教具、创设语言情景,模拟交际环境等。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为学生演示所学内容。尽可能避免为学生直接翻译地理名词及术语,以促使学生在头脑里积极运用英语进行思维。

(2)“研究”阶段一般分三步完成:第一步,争论、多方例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发现规律。争论可以训练地理英语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第二步,学习理论,自学、互讲、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对地理问题形成合理、科学解释的同时,也正是抽象的地理英语思维形成的过程;第三步,再次寻找例证,进一步检验学生自己寻找到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理论解释、指导实践活动。地理英语思维向着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令地理英语思维具有深刻性。

(3)“创新”阶段是灵活应用和实践的阶段。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发现实践的利弊,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地理英语思维具有发散性、创造性,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加流畅、灵活、富有独创性。

在“尝试、研究、创新”模式下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学生的思维发散、辅合、发散、辅合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训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英语思维才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2. “滴注式”“半浸式”和“沉浸式”三种教学模式下的地理双语教学与地理英语思维的发展

地理双语教学中英语的使用量与地理英语思维的关系密切。英语的使用量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地理学习的能力和双语学习的心理基础而定。在日常地理双语课堂中通常采用“沉浸式”(Immersion)、“半浸式”(Semi-immersion)和“滴注式”(Drop soakage)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以保证地理双语课堂的实效性,真正实现积极促进地理英语思维发展的目标。“沉浸式”即将整个教学过程完全置于英语环境中,除了个别专业词汇用汉语解释外,其他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均用英语进行。“半浸式”即课堂中专业词汇的解释用中英文标注,学科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师生尽可能使用英语互动交流,英语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使用少量汉语。“滴注式”即课堂组织用英语,知识传授讲解用汉语。要求学生能了解英语专有名词,师生互动交流中母语与英语有机整合、不分主次、互为主体,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使教师与学生逐渐适应。尽可能消除一些语言障碍,使学生双语能力与学科水平同时提升,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的学科目标。“滴注式”双语教学常常被用在刚刚开始进行双语教学的班级和45分钟课堂教学的后20分钟。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往往放在课堂前20分钟,后20分钟逐渐有了疲惫感,因此在常规课的后20分钟易采用“滴注式”教学法。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并不是分离的,“沉浸式”“半浸式”和“滴注式”可以交互使用、互相促进。它们一同贯穿于整个双语教学过程之中,每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双语教学都是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双语思维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常规课的双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的基本标准为:初一第一学期为15%至20%,初一第二学期为30%至40%,初二第一学期为40%至50%,初二第二学期为50%至70%,专题课使用英语为80%至100%。

根据皮亚杰的形式教育模式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创设完整的逻辑思维必须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在整体感知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双语专题教学正是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例如在Save Our Tropical Rainforest(《拯救热带雨林》)一节中,教师从具体问题“什么是热带雨林”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作用及现状,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并扩展到其他环境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如此全面、深入的剖析在常规课上很难实现。因此,专题教学必不可少,它使学生形成了从词汇(点)到词条(线)再到知识网(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扩展,最终形成立体化的英语地理思维。

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必须力争作到以下几点,才能实现在地理双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地理英语思维发展的目标:一是语言地道、准确、易懂。原版教材、开放而又丰富的网络资源固然可以提供地道的语言资料。但是对于地理双语学习者来说,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语言输入。所以,地理双语教学中教师要时时要关注语言的输入,关注语言情景的创设,以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强调在真实的情景中交流,在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避免单纯的语言教学。二是教学活动设计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紧密结合教材,使语言目标与学科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升学率,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三是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点,学科知识科学、准确,充分展现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地理双语学习材料的要突出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即地域性和综合性。同时在地理双语教学资料的组织、加工中要突出地理图像的运用。地图是地理特有的语言工具,在地理双语教学中配有英文注释的地图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评价双语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实现学科目标,学生对学科领域的技能、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此外,双语教学另一目标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语人才。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其高级的批判性和发散性地理英语思维。

3.关键词条链与地理英语思维的逐步形成

地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地理双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梳理出地理双语学习的关键词,并建构链条,形成网络。

(1)“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指的是在每一课中,对地理英语思维发展起到关键性引导作用的词。例如学习《中东》(Middle East)时,根据教学需要,需梳理出一些关键词条如:Middle East—hot topic in the world,Important location,rich in oil,different cultures,lack of water等等。

(2)“关键词条链”。关键词条要想对学生形成地理英语思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能够表明关键词条间内在联系的链条。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头脑里建立起这些关键词的链条后,自然会不断丰富链条的内涵,完善地理英语思维的深刻性。

(3)不同等级的关键词、关键词链条。关键词链条展示了关键词间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可以把关键词、关键词链条分为不同的等级。这种等级既有利于学生地理英语思维的发展,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理解和识记。以此强化学科知识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提高双语学习效益。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