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道”与“术”孰轻孰重?

本文作者: 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
近年来,国内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师培训班层出不穷,“课后充电”已成为众多英语教师的共识。

然而,目前许多英语教师培训形式以专家讲座为主,内容多为国内外语言学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方法、成果,听众几乎全部是一线教师。因此,不少人在教师培训中应补充的是“道”还是“术”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专家认为,人们不能将“道”单纯地解读为束之高阁、形而上学的空理论,也不能将“术”简单地看作手中的简易工具。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既需要用“道”充实头脑、丰富知识,也需要用“术”促进实践。“道”与“术”孰轻孰重?“道”与“术”切勿厚此薄彼!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道”应有两层意思:教师之道德和教学之道。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精益求精。这样的教师自然不同于那些仅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的人。后者往往胸无大志、不求进取;而前者则会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师不满足于现状,会“知止而后有定”(《大学》),胸怀大志,面对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困难无所畏惧,刻苦学习、提高语言修养,而且钻研理论、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之道。所谓教学之道,也就是教学的技艺,实际上就是“术”,通常称之为教学方法。

王蒙曾经说过:“术与道不是两个截然对立的概念。高超技巧的掌握,与掌握技巧者的投入、敬业、勤奋、追求完美、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服务社会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可是人们往往对其产生了误解,把“道”看作高深的语言教学理论,把“术”看作操作性强的教学技巧。

有些专家研读和翻译西方语言教学理论时,由于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和教学实际的了解,不善于深入浅出地传递信息,写出来的文字深奥晦涩,说出来的话似“云山雾罩”。在一线英语教师眼里,存在玩弄术语、故弄玄虚的嫌疑。一线英语教师工作和家务负担很重,他们业余读书时间很少,多数英语教师理论基础薄弱,对教法的了解处于浅层,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抽象思考。他们对教学法理论常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主要是模仿。一旦有机会参加培训,他们就想求得“灵丹妙药”,拿来就用,立竿见影。而他们如遇到上面所提到的专家则会产生反感情绪,认为专家的“道”没有用,不如看一节课,听说课和评课有用,因为可以从中学到“术”,即具体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然而这种见木不见林、治标不治本的观点显然有碍教师的提高和发展。

笔者认为,一方面,英语教师须改变“道无用”的思想。当前教育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靠的是先进的理论指导。各种教学理论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革创新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物格而后知至”(《大学》),只有研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达到认识明确。英语教师要老老实实学习,不可浮躁,选择通俗的理论书籍开始阅读,由浅入深,结合实际,思考研究。这是教师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既得“道”又得“术”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专家们著书立说时也要脚踏实地,了解一线英语教师现状,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教师们既得到“道”,也得到“术”。

争鸣

如何让受训教师领会其“道”蔚为重要。很多英语教师培训讲座运用的是专家性话语,传授的是不具有实践性的公共知识,忽略了教师个体主观经验、热情、信念、价值等参与的个人实践知识,漠视了丰富、鲜活、多样的情境性知识。培训者与受培训者之间缺乏自由平等对话机制,理论与实践脱节,受培训者反应冷淡不足为怪。笔者尝试着改变了培训模式,在讲授“课堂观察”专题时,先阐述课堂观察的取向、内容、方法与手段,然后安排教师现场观摩或观察一节录像课,紧接着引导教师进行现场分析与点评,展开对话与交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方式让外语教师领会理论的魅力和实践的活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修辞学中有“致辞者”与“被致辞者”的区分。“致辞者”即说者,相当于专家的角色,“被致辞者”又分为“受众”和“非受众”,相当于接受培训的外语教师。受众有斟酌意见和决定是否接受的权力,说者必须在乎受众的意见、观点、态度的权力,而且必须通过说服或论理等非强制性手段影响和争取受者。非受众却只能听取、接受和遵从说者,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是上下级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显然,培训专家应当把受训英语教师视为受众而不是非受众,而且应千方百计让非受众向受众转化。“受众转化”理论给人的启发是:专家(说者)应调整传道的态度,关注受众的复杂性,十分警觉地把握分寸,观察互动态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话语的策略,才能让非受众转化为受众,并“信其道”。

(福建师范大学外语 学院黄远振教授)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