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科“减负”怎能一蹴而就?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2月23日,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主题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第一次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据了解,自《规划纲要》问计于民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症结究竟在哪?如何解决?来自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对这一困扰中国教育多年的“顽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座谈会主持人、《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表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社会、体制、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也涉及考试、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谈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一问题时,舆论大都将矛头指向英语科目,对其多有责难。一些网友甚至呼吁“小学阶段取消英语课”“降低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比重”,或“取消英语证书等级制”等。

实际上,农村和城市都存在中小学英语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大中城市尤为严重。据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介绍,在北京这类现代化程度较高、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生源竞争、小升初招生秩序混乱、社会舆论导向错误等问题均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很多学校都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考试,特别是名校,通常会采取各种办法对学生进行英语等科目的辅导和测试。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重点中学还以自办培训学校的方式举办英语班、奥数班等。”邢筱萍说。

除了来自课堂内的学业压力以外,中小学生在课余休息时间还频繁往返于各类英语培训班之间。由于大部分北京重点中学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等证书作为考生报考重点中学之前应取得的“硬件证书”,因此使得京城几乎年年都在上演“童子军”大战。

2007年5月,为规范考试市场秩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不受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通知,为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设下年龄限制,不再接收中小学生报考。此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相关教育部门也曾三令五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需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得以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和各类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作为招生依据等。尽管如此,“混战”的局面并未得到缓解,英国伦敦“三一”英语口试、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北京英语水平考试(BETS: Beijing English Testing System)等证书作为PETS的替代品,仍然是学生获取一些重点中学面试资格的重要凭证。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的问题。”儿童英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祝士媛教授告诉记者:“虽然素质教育已倡导多年,但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学校和社会仍然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习的高分低能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祝教授认为,为学生减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加强学校管理、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等。“减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需要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减负也不等于取消一门英语课,改革不应该拿英语科目‘开刀’。”祝教授强调。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响应教育部的“减负”号召,上海已率先在全国开展减负工作。2月9日,上海市160万名中小学生正式开学。当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向社会做出新学期“减负”承诺:作业量“做减法”,课外活动时间“做加法”。具体措施包括:不让教辅材料进课堂;低年级学生无书面家庭作业;每周五设为学生创新实践日;严禁大面积补课;任何学校和教师都不得任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等,同时取消了包括中小学英语等级考试在内的8个考试项目。各级教育局还向家长们立下军令状:教师若“减负”不力,可能被调离工作岗位。

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英语等级考试即是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够轻松就近入学。目前,上海市在小学阶段没有举办任何教委统一规定的全市性英语考试,盲目考证的行为也应当被禁止。该负责人认为,盲目考证不仅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违背了英语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应付考试,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零散的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并没有将英语转化成真正的语言交流工具。这种方式既造成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也耽误了学习者的宝贵时间。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