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英语中“浸泡”
本文作者: 文/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国际实验
【提要】 本文首先提出,双语体育教学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从心理学、语言学、信息加工等方面证明双语体育教学有助于运动技能与英语语言的同步学习、巩固与掌握。本文联系实际分别从构建体育与英语双重目标体系、构建相对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合理整合体育课时结构与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课外双语体育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展开探讨,并对双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重点剖析。文章最后指出,作为一名双语体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思考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应自身特点并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英语“浸泡”的多彩体育活动中收获身体健康、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小学 双语 体育 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第二语言(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即为双语体育教学。双语体育教学,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双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构建相对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让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英语中“浸泡”,这将有助于运动技能与英语语言的同步学习、巩固与掌握。本文将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对小学双语体育教学的认识。 一、在确保体育学科目标不被削弱的前提下,合理构建体育与英语双重目标体系。 教育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育教学便无从着手。双语教学区别于单纯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即:既要完成学科目标,又要完成语言目标。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学科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系统的规范,即在双语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所侧重,但绝不能为达成语言目标而削弱学科目标,否则双语体育教学将演变成纯粹的语言教学。在双语体育教学中,英语要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在现阶段,小学生尚不具备英语无障碍沟通能力时,教师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根据体育学科活动特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比较适合在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建立目标。教学目标的双重性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处理两个目标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因此,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如果与学科目标相对应,无疑将有利于学科活动与语言活动相互促进。在确定语言目标时,必须从小学生的语言认知特点和实际英语语言能力出发,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学科活动能力。一般来说,可以将对应体育学科目标的体育专用器材名称、体育专用技术术语、体育动作用语、身体部位名称及对身体状态的简单描述等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目标宜精简并重点突出。如在小学三、四年级篮球传接球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可以将学科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传接球技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灵敏性,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其中,传接球技术是基本的技术目标,两人合作练习是基本手段。因此,可以将pass (传球)、catch (接球)、work in pairs(两人一组练习)作为本课时新的英语单词(短语),语言目标则可确定为“使学生会说、会听这些单词,能够听懂这些单词(短语)的基本语义并在实际操作中有正确的反应”。此外,还应充分考虑体育教学活动中同一项目不同学段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同一学段不同项目间的区别与联系,使语言目标合理构建并渐成为体系。 二、融合双重目标,努力构建相对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 在双语体育教学中, 融合双重目标,努力构建相对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达成语言目标。最优的英语习得环境莫过于全英语语境了。但在双语体育教学中,全英语语境对师生的要求很高。对教师而言,如何根据学生现有英语语言能力围绕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并设计教学活动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对学生而言,则重点不仅在于必须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适应教学语言的非母语化,还在于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集中精神学习与运用语言。基于此,小学双语体育教学应该考虑师生实际情况,分阶段逐步构建全英语语境。以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双语体育教学为例:初始年级起,首先做到课堂常规用语全英语化,然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对应学科目标的单词、短句,再逐步加大教学语言全英语化的比重,进而过渡到全英语语境。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时间的长短首先取决于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同时取决于教师对双重目标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持续性深入研究。那种停留在课堂常规用语英语化的体育教学,不能视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那种尽量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但并不考虑学科与语言之间内在联系,并不考虑学生语言实际能力的教学,只是在体育教学上增加一个时尚的外壳。而这个外壳,必然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双语体育教学中如何努力构建相对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呢?首先是教师在设计与构建过程中,应围绕课时语言目标,考虑达成课时学科目标的方法与手段,考虑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方法,考虑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多采用简短的说明、指示、提示、问答、感叹等句式,既利于教师自己运用,又利于学生迅速感知并反应。其次,在教师更多的甚至完全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基础上,应逐步引导学生采用全英语的反馈交流方式。以小学五、六年级田径单元之“行进间单脚踏跳起”课时教学为例,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可以将学科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行进间单脚踏跳起’技术,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其中,“行进间单脚踏跳起”技术是基本的技术目标,用有力脚踏跳和同步抬起摆动腿是技术要领。因此,可以将“hop while moving”“thewy”和“lift”作为本课时新的英语单词(短语),语言目标则可确定为“使学生会说、会听辨这些单词(短语),能够听懂这些单词(短语)的基本语义并在实际操作中有正确的反应”。上课时,教师原地以单脚跳、并脚跳对比演示,用“What did I do?”发问,鼓励学生用英语“Jump”“Hop”回答;教师进而提出:“Let’s learn how to hop high. Do you like?”导入本课内容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紧接着,教师通过跑动中用有力脚踏跳高高跳起的动作示范,以“Which leg is thewy?”“This action is called ‘hop while moving’!”等简短句式,引导学生在初步学习“行进间单脚踏跳起”基本动作方法的同时认知“hop while moving”“thewy”和“lift”的基本语义、读法,并通过构设“When I hop, what happened with my legs?”“When I hop, what happened with my last step ?” “When I hop, what happened with my arms?”等学生经常接触的简短句式引导学生在他们较为熟悉的英语语境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动作技术方法。在随后的“行进间单脚踏跳起”基本练习游戏活动中,以“hop while moving!”“thewy!”“Lift the other leg!”作为练习游戏的提示性语言,要求学生在对应动作中同步使用。在课的进程中,教师多以“Use your thewy leg to hop!”“ Lift the other leg!” “Did you hop high?”“Are you happy in this class?”等简短句式提示、询问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回答。全课采取完全沉浸式教学法,语言简短、精练,与学科目标高度融合,并符合学生语言实际能力,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鼓励学生采用全英语的反馈交流方式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需要教师在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积极引导。 三、合理利用课时结构,有效整合教学手段,将英语活动与体态语、表情语以及多种媒体高度整合,确保双重目标顺利达成。 一般的体育课按时间流程均采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结构。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与疑问、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将英语语言与体态语(示范、练习等肢体语言)、表情语(师生执行动作操作练习时加以强调的表情)以及其他能够辅助表达英语语义和说明动作结构的媒体(如实物、图片、卡片、音乐乃至多媒体整合体课件)高度同步和融合起来,让语言、动作、表情和实物、图片等其他多种媒体都作为相关联的刺激和信息同步匹配,在量和方式上强化短时记忆,多点刺激长时记忆并唤醒记忆以利于语言运用。上述一旦手段整合起来并合理地运用于体育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无序的语言行为转化为有序的与学科活动同步的指向语言目标的语言活动,无疑将对英语语言的教学和运动技能的教学同时起到双向的辅助、补充和扩展作用,对顺利达成学科与语言目标至关重要。 在该课的“准备部分”,应适当增加指向学科目标的专项热身活动的比重。一方面,在“准备部分”即开始着手针对学科目标的初步渗透,能够降低达成学科目标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使用英语的前提下,专项热身活动必然要求进行英语语言的交流,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用语和学生活动用语有意识地指向语言目标,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目标的初步感知。为使学生乐于接受并易于操作,专项热身活动应以学科目标主体内容的简化游戏或分解动作游戏为主,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同时,教师须对游戏活动提出语言要求,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无序语言引导到指向语言目标的有序听、说活动中去。仍以小学三、四年级篮球传接球教学为例,可以在“准备部分”利用分发球环节进行篮球的传递游戏,让学生在热身过程中对“pass”与“catch”有初步感知,对传接球动作有初步的印象。 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针对动作技术的示范与讲解是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达成的基础环节。讲解与示范时,教师语速宜缓并与规范的肢体动作、略显夸张的表情高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双重目标的深入理解。在课的“基本部分”,占据更多时间的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学生的练习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达成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在此期间,他们相互间交流或自发的语言大都是无序的,这就为英语语言的深入学习、练习与运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仍以小学三、四年级篮球传接球教学为例,教师在做传球动作时说“pass”,并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传球动作练习时也说“pass”。那么,“pass”就和传球动作匹配起来,传球动作作为一个信息有利于唤醒学生对“pass”的记忆与理解,“pass”作为一种提示也将激活传球动作的完成。同理,在该课时学生练习达到相对熟练阶段,可以再设计一个传、接球游戏以强化练习效果与活跃气氛,并要求学生在传球给同伴时大声说“catch the ball!” 以替代常规体育游戏中的“喂!”“接住啊!”等提醒。那么,“catch the ball!”就和接球动作匹配起来。在一个5分钟的传接球游戏中,5至10人为一组,每人传接球数十次,进行英语语言练习。学生对“catch the ball!”这一短语的语义理解以及听辨与说读效果可想而知。 在课的“结束部分”,如果双重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可以考虑作一些拓展性的其他活动。如果双重目标达成情况与预计效果有差距,不妨将活动设计成指向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的放松与整理活动,从而对双重目标的达成作有效补充。课的小结,应紧靠双重目标进行,鼓励学生主动交流,从而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单元教学的连续性。 四、积极开展课外双语体育活动,对双语体育教学做有效的补充与拓展。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引入双语模式,除了继续保有课外体育活动的既有功能外,也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提供了又一个良好的平台。一方面,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了一个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从课堂走向课外,增加了英语交流运用的时量;从课程内容向生活化拓展,使英语的习得环境更趋自然。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课堂教学的约束,师生互动更加放松,使英语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更加个性化、扩大化和趣味化。 双语教学必然有一个从不断积累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一名双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大胆地投入到双语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在思考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应自身特点并适合学生发展实际的途径,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英语“浸泡”的多彩体育活动中收获更多。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