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迈出英语阅读的步伐水平
本文作者: 文/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小 肖靓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成功的英语教学依赖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在接触与使用语言的时空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笔者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从英语阅读材料的挑选、要求、方法入手,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阅读训练,以此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扩展他们的视野。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评价机制 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目前,广州市使用的新编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量大、信息获取量多,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单词遗忘速度快,灵活运用语言能力差,缺少自然习得语言的社会环境,他们英语知识的获得,只能更多地依靠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的阅读,因此,一定量的课外语言信息资源补充就更加有必要了。 一、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呢?下面笔者将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有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材料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要生动活泼,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吸引学生兴趣。其次,教师还应注意阅读材料的合适性,要顾及语言的难易程度,文章既要防止语言难度过高,又要避免语言内容过于幼稚。难易适中的文章指生词率不超过10%的文章,而且篇幅不要太长,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还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我们所熟悉的各类英语的辅助材料可谓丰富多彩:连环画、英语分级读物、英语画报、周刊等。在阅读体裁方面可以选择儿歌、绕口令、日常对话等。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氛围、阅读兴趣的持续以及课外阅读的延续都有关联。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 (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程序:教师或录音磁带范读—教师讲解技巧—领读—学生朗读—教师反馈。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范读,跟读,齐声朗读,个别朗读等。 (2)让学生养成看读的习惯。读的方式有声读、心读和看读等等。读的程序是:词形—词音—词义;看的程序是:词形—词义。一般来说,看的速度快于读的速度。声读有助于增强语感,但是如果阅读活动仅停留在声读阶段,将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有些学生为了集中注意力,在阅读时喜欢用手指或笔尖点着词句读出声音,甚至还不停地晃动脑袋,这种习惯有碍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其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能力。 (3) 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笔者要求学生坚持完成“每天一新词、一新句、一好句、每周两到三篇英语文章(长短皆可)”的学习任务(三年级以上可以尝试做)。 英语学习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有恒心和耐心,教师应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执行了学习计划,并及时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检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班里的黑板边上每天写2-3个新句子,也可以进行课前2分钟的汇报,甚至可以让学生快速朗读所阅读的文章,或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所学的新词和新句。 (4)要有意识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阅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英语词汇量的大小。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好英语,词汇量是基础。 笔者教育学生要注重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和课外阅读中接触到的经典格言、名人名言及时记下来。另外,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新单词、新词组,可以通过查找词典的方式了解其中含义,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既不费时,效果又很好。 3.开展泛读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1)提供阅读的范本,保证阅读的时间。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Morning Post”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开阔学生的视野。 (2)建立学校或班级英语图书角,鼓励学生多借阅图文并茂的英语简易读本,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每周英语课外读物轮流交换阅读。 (3)笔者还建立了博客网站(http://www.thjy.org/amyxl/default.aspx) ,创设了“英语快乐园地”栏目,以此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相关的文本材料。 (4)坚持阅读指导,注重运用阅读成果。鼓励、提倡并帮助学生写有一定主题的小作文,要求其在文中运用从课外书报中所学到的词句。作文完成后,可张贴在班级英语角或上传到博客上,让学生在被别人评价、欣赏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除书写小作文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编辑英语小报、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欣赏阅读、理解阅读并演绎阅读。 二、建立开发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师必须重视对其进行评价。笔者尝试了这种做法,具体操作如下: 1.开展读书背书竞赛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竞赛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阅读潜能。本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背书竞赛,内容自选。只要参赛者的语音语调正确,就可被评为“阅读小能手”。 2.进行阅读技巧测试 结合人手一本的《小学阅读100篇》和《拓展读与写》,每周进行一次限时快速阅读活动,利用短文后的填空、选择、判断等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答案全部正确的学生可获得一颗星星。一学期20周累计获得13颗星星以上者可被评为“星级阅读能手”。 3.阅读作业交流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英语阅读作业,可以写一篇英语读书心得,出一期英语手抄报,或做一份英语项目作业等。要求学生一学期做两次,并将他们的作业进行公众展示,贴于教室后的黑板或墙壁上。 4.彩虹阅读卡的使用 参照香港一所学校的做法,笔者给学生制作了“彩虹阅读卡”。利用“彩虹阅读卡”,可以调动学生阅读地积极性,效果良好。“彩虹阅读卡”的设计如下: 正面: 华南师大附小四年级彩虹阅读卡;阅读口号:开心大家读,越读越醒目;开始使用日期: 彩虹阅读卡的使用方法: (1)看完一篇文章后,请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将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朗读给别人听,并请聆听者在此卡上为你签名作证。 (2) 聆听者可给予适当的回应,例如:这部分怎样精彩,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 (3) 学生完成一种颜色的阅读卡片后,可向老师索取另一种颜色的阅读卡片。 (4) 学生每完成一种颜色的阅读卡片,可获得奖励卷6张。 背面: 今天你阅读了吗?(见图表) 恭喜你又完成了一张阅读卡片!你可以升一级并可获得6张奖励卷。 三、延伸英语阅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素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阅读空间。贴近现实的交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1.以“视、听”促读,让学生接受语言熏陶,增加语言积累 首先,学校可统一在校园的教室、办公室,甚至校内其他场所都张贴写有英语格言或警句的标牌。教师可在课室内开设“墙壁英语”,在教室的墙壁及窗户上粘贴英语单词或句子。当学生身处充满英语单词和句子的教室时,很自然地会看到、想到那些英语,无形中在进行默读。 其次,还要办好英语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栏目。栏目内容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开辟教材疑难知识问答、学习方法介绍、优秀习作刊登、英语小谚语、小故事、小幽默、小练习等栏目。 最后,利用教室多媒体平台或学校的广播台,定期定时地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英语儿歌或英语儿童节目。 2.组织各种英语课外活动 活动可以包括朗读英语课文,限时快速阅读、讲英语故事、说唱英语诗歌、排演英语话剧、主题演讲、主题写作等。学生要说、要唱、要演、要写,就必定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将所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后才能外化出来。以活动和比赛的形式学习英语,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演能力。 3.将阅读习惯带回家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延伸,教师应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结合“学校”“家长”“孩子”三方的英语阅读习惯拟定计划。英文课本不应该是孩子英语学习的惟一来源,英语阅读也不只是简单的课堂上的事情,如何让英语课外读物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教师要学会利用家长资源,要充分让家长进行陪伴阅读,不能把阅读书籍当课本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设定三个活动环节:Reading to children;Reading with children;Reading by children。 四、结束语 阅读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过程。兴趣是动力,习惯是前提,技巧指导是关键。由于小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问题,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技能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英语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则,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笔者一直思考探求的问题,也是笔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