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奉献、我参与、我快乐
本文作者: 文/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用英语学院副院长徐立新
2009年“歆语工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系列高级研修专家感言 我作为授课教师参加“歆语工程”已经是第四年了。从2006年的夏天,“歆语工程”创办,到2009年,我一直参与了语言技能课程的授课。参与该项目教学的这四年中,自己年年有收获,年年有感动,并在与参训学员的互动中不断得到感悟和提高。 归纳起来,自己之所以对“歆语工程”有着强烈的向往和热爱,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有幸来北京外国语大学聆听过北外专家教授面向北京市中学生开设的系列免费讲座。回想自己对英文的痴迷和热爱,与当时北外名师讲座的熏陶不无关系。当时,我聆听到了许国璋、陈琳、薄冰等大家的讲座,至今我还保留着胡文仲教授的签名。在二三十年前,北外就开始在服务社会、反哺社会方面做了诸多工作,而今的“歆语工程”,正是北外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今天,我作为北外人,没有理由不支持、不参与、不奉献。 第二,2008年,我身边的许多同事、朋友,包括领导都投身到了奥运志愿服务当中。我由于报名较晚,没能参与,因此留下了很大遗憾。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也时常和同事们说,要通过“歆语工程”这个平台来弥补去年未能成为志愿者的一些遗憾。 第三,我校有很多学生志愿者加入到“歆语工程”的行列,不辞辛劳奔赴北京郊区、河北老区,今年又有更多志愿者奔赴全国更多、更远的地区从事支教活动。不少教师也在这几年当中,参与“歆语工程”的河北项目,奔赴郊区、老区一线中小学,他们的精神令人钦佩、催人奋进。同时,整个北外、外研社、北外学生处和团委,以及北外校领导和外研社的负责同志,这整个大集体都在支撑和关心着这一志愿活动、奉献活动,谱写着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无私地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业余时间、休息时间支援一线教学、回馈社会。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无法不被这奉献精神感染,也热衷地投入到“歆语工程”中。 此外,我作为在北京出生长大的人,也深感支援北京郊区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这四年里,我每年都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歆语工程”的开幕仪式,在开幕式上对领导和教师做出庄严的承诺,要和参训教师一道,完成培训计划,提升所在地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每一次开幕仪式上,看着那么多渴求知识、希望提高自己教学技能和语言技能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热切的眼神对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整个“歆语工程”中,年龄最长的志愿者是我们可敬的陈琳教授。北外上上下下齐心协力,通过“歆语工程”,向全国人民、向社会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她的奉献精神。 “歆语工程”对参训的中小学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几年来,我所接触的北京教师和河北教师都反映自己收获极大,当然,由于教师们来自不同的语言和教学背景,各自的提高也体现在了不同的方面。 教师的语言和综合素质这两个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分清。语言水平的提高势必意味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技能就必须提高语言水平。这是四年来“歆语工程”教学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一个根本设想,也是“歆语工程”践行的一个基本思路。 我今年参与的“歆语工程”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有三期,这三期各有特点。 第一期是2009年“歆语工程”中小学英语教师高级研修——河北项目,参训教师来自河北平山县老区。他们的语言水平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不少提高,但在反思中,我们感觉最初的课程设计和这些教师自身的水平和需求不太一致,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做出大量调整,这影响了任课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然,在课程开始之前,在培训的师生双方见面之前,授课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是无从了解的事情。即使事先能见面沟通,我们也只能了解到个别参训学院的情况。这几年有大量河北的教师参训,但每年参训的教师,其层次、来源、背景都各不相同,所以一些老经验并不能完全派上用场。 第二期是2009年“歆语工程”北京郊区县中小学英语教师高级研修,这一期教师语言水平较高,他们对教学法更感兴趣。但课程模块中的课堂设计等课程又似乎不是他们真正想了解的内容。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而是扎扎实实的课程教学的思路和点子。其他省份参训的教师更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当中大都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因此语言训练已不是关键,主要问题在于教学方法的培养,例如,如何把教师的语言能力传授给学生,如何突破现有教学范式的限制,如何使用新大纲和新教材并且结合具体课文和语言材料讲清楚、说明白、做示范。 第三期是2009年“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英语师资培训,这次项目由湖南省教育厅、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在风光秀丽的张家界举办,受到湖南省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个项目中,外研社在师资筹措上更加注重多元化,许多来自师范、教研员、高级教师背景的教师给该项目带来了很多活力。比较受学员欢迎的是善于介绍个人教学经历和背景、开拓众人视野的讲课教师。 我在这期的初中班里加强了节奏、轻重音的教学,通过读故事、读小诗等形式重点培训了教师的基本功,以便于他们在教学中的直接使用。 一直以来,我所负责的都是语言技能方面的教学模块。前几年我负责听说课,第三年是翻译课,今年是听、说、读、写糅杂在一起的综合课。几年来,组织者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摸索创新,积累了大量经验。在综合素质方面,培训对学员们的影响也很大。这些来自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到北外,接触到北外以及其他高校的一线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体验到高校老师的精彩授课,他们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讲课技巧、技艺,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学生、把握师生关系、掌握备课的深入程度和讲课的深入浅出。学员可以自由吸收授课教师的教学优点和长处,这是“歆语工程”几年来的一大特点。今年的课程设置把听、说、读、写课融合在一起,更体现出“歆语工程”组织者对授课教师放宽限制的用意,每位授课教师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自己教学中最优秀、最拿手的部分讲出来、用出来,传授给学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歆语工程”授课的一个极大优点。我认为,“歆语工程”今后可以将这一优点发扬光大,更加有意识地去研究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的优势。 高等学府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服务社会。北外的英语教学在全国是一面旗帜,语言教学是她的最大优势,其科研成就也有目共睹,而服务社会则是她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北外基于自身得天独厚的语言教学优势、科研优势和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势必要担负起“歆语工程”这一意义重大的历史重任。 北外作为一直处在中国英语教学前沿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上体现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志、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成果,并把北外最优秀的部分传递给中小学一线教师。“歆语工程”的成功,必然能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语言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有助于他们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学生,从而使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各大高校,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也体现了“歆语工程”创始者和组织者们的战略眼光。 再说到参训教师,这是一群非常勤奋、刻苦、可爱的人,他们如此质朴、好学,积极地与授课教师配合,令人感动不已。然而,我也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参训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愿意积极发言和主动提问,这与他们从教多年的事实并不相符。所以,只有改进教师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扭转中国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题海教学、费时费力低效的英语教学局面。 我希望“歆语工程”能够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她的道路也能越走越宽广,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直接接触北外的师资、外研社的教学资源,使他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外研社着力推广的教学理念和先进教材。 在此,我也想对“歆语工程”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有一个中小学课程设计模块。从部分学员的反映来看,这部分模块的效果似乎没有达到设计者的期望值,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设置应该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例如,语言技能教师和课程设计教师之间可以多一些互动、共享和研讨。当然,“歆语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已非常瞩目,但如果有改进余地的话,那就是如何让这两部分的课程能更加贴近参训教师的语言现状和实际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讨。 另外,“歆语工程”的教学目标似乎可以更为明确,比如培训主要针对听、说、读、写、译中哪项技能的提高。语言技能与教学技能同时提高的想法很好,但这毕竟让20天的课程承载了过多的期盼,平行班上平行课,难免让有些学员感到眼花缭乱。如果有可能,则可将受训班设计为听力提高与听力教学班、口语提高与口语教学班、泛读班、读写班、听说班、翻译班、教材教法班等,这样,教学目标会更加明确,再辅之以大讲座,学员的收获也许更多。同时,这也是最大限度发挥授课教师个人专长的一个可行办法。 最后,个人觉得“歆语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讲师团,培养适应这种授课形式和内容,并能即时作出大幅调整的教师,让他们持续关注“歆语工程”的进展,参加“歆语工程”各种活动和研讨,并考虑编写适合不同程度的中小学教师使用的教材,研究适合这些学员的教学方法。 对于“歆语工程”的未来和前景,我持乐观的态度,也愿意一如既往地参与和支持“歆语工程”。愿“歆语工程”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