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词典现百年释义错误?
本文作者: 21ST
据英国《卫报》报道,《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在“虹吸管”(siphon)一词的释义中对其作用原理进行了错误阐述,并且这一错误竟然延续了99年,可谓是英语语言历史上“一个传播最久的科学笑话”。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以及众多网络词典的释义,虹吸作用的原理是利用气压差,将高处容器中的液体通过两臂不等长的U形管引至低处容器中,但其中没有提到重力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牛津英语词典》自从1911年起就对虹吸作此定义,但是直到前不久才有人对此正式提出质疑,这个人就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的物理学教师史蒂芬休斯博士。
休斯博士在亲眼目睹澳大利亚一个令人震撼的虹吸工程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错误,当时工程的规模相当于将4000个奥运会标准泳池中的水从墨累河转移到邦尼湖,而这个大工程在两个月的工期内并没有使用到泵。受到该工程的启发,休斯博士决定撰写一篇有关虹吸现象的文章供物理教师参考。在查阅资料时,他发现几乎每一部词典都称虹吸是利用气压差将液体压入虹吸管,而没有提到重力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其中,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对siphon的定义为:“A pipe or tube of glass, metal or other material, bent so that one leg is longer than the other, and used for drawing off liquids by mean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which forces the liquid up the shorter leg and over the bend in the pipe”。休斯博士称,是重力让液体流动,从虹吸管较长且朝下的一端将较短那端的水往上引。《卫报》则带有几分讽刺意味地说,就连偷汽油的小偷都知道,要想让汽油从管子的一头流向另一头,就要用嘴含住管子的一头吸气,以形成气压差,而一旦汽油流过了管子的最高点,其余的工作是由重力完成的。
休斯博士随后与《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辑通过邮件进行沟通,该词典的发言人玛戈特查尔顿回复道:“本词典对虹吸的解释可以上溯到1911年,当时的编辑并不是科学家出身……我们的档案记载显示,此前并没有人对这一释义提出过质疑。我们现在正在对词典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将在重写这一词条时考虑休斯博士的意见。”但是查尔顿随后也表示,2005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曾经提到过重力在虹吸现象中的作用。
| |
| | |
Loading ...
| | | |
|